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引言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基本理论 | 第9-16页 |
一、黑社会组织的概念 | 第9-11页 |
(一)大陆境外刑法中的黑社会组织 | 第9-10页 |
(二)我国大陆刑法中的黑社会组织 | 第10页 |
(三)黑社会组织概念的重新界定 | 第10-11页 |
二、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 | 第11-13页 |
(一)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法定概念 | 第11-12页 |
(二)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理论概念 | 第12-13页 |
(三)黑社会性质组织概念的重新界定 | 第13页 |
三、黑社会性质组织与相关犯罪组织的界限 | 第13-16页 |
(一)黑社会性质组织与“恶势力”的界限 | 第13-14页 |
(二)黑社会性质组织与普通犯罪集团的界限 | 第14页 |
(三)黑社会性质组织与恐怖组织的界限 | 第14-15页 |
(四)黑社会性质组织与邪教组织的界限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组织、领导、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未完成形态 | 第16-21页 |
一、本罪未完成形态的学理之争 | 第16-18页 |
(一)肯定说 | 第16-17页 |
(二)否定说 | 第17-18页 |
二、本罪未完成形态的认定 | 第18-21页 |
(一)组织行为未完成形态的认定 | 第18-19页 |
(二)领导行为未完成形态的认定 | 第19页 |
(三)参加行为未完成形态的认定 | 第19-21页 |
第三章 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的认定 | 第21-27页 |
一、本罪主体的认定 | 第21-23页 |
(一)境外黑社会组织的认定 | 第21-22页 |
(二)境外黑社会组织成员范围的认定 | 第22-23页 |
二、本罪客观方面的认定 | 第23-27页 |
(一)入境的认定 | 第23-24页 |
(二)发展组织成员的认定 | 第24-27页 |
第四章 包庇、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认定 | 第27-32页 |
一、本罪主体的认定 | 第27-29页 |
(一)身份说的认定标准 | 第27-28页 |
(二)职责说的认定标准 | 第28-29页 |
二、“保护伞”的认定 | 第29-32页 |
(一)“保护伞”的界定 | 第29-30页 |
(二)本罪主体与“保护伞”的关系 | 第30-32页 |
结论 | 第32-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3-35页 |
致谢 | 第3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