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类型盗窃罪司法认定若干问题研究
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导言 | 第8页 |
第一章 新类型盗窃罪概论 | 第8-11页 |
第一节 盗窃罪的历次修改与调整 | 第8-10页 |
第二节 新类型盗窃入刑的原因分析 | 第10-11页 |
一、刑法所保护的法益是新类型盗窃入刑的依据 | 第10页 |
二、新类型盗窃案件的增多是入刑的现实要求 | 第10页 |
三、加大打击力度是是新类型盗窃入刑的必然要求 | 第10-11页 |
第二章 扒窃的司法认定问题 | 第11-18页 |
第一节 随身携带的认定问题 | 第11-16页 |
一、关于扒窃中的随身携带的认定 | 第11-14页 |
二、贴身说与近身说的取舍 | 第14-15页 |
三、对贴身说的进一步阐述 | 第15-16页 |
第二节 公共场所的认定问题 | 第16-18页 |
一、公共场所与扒窃的关系 | 第16-17页 |
二、公共场所的认定 | 第17-18页 |
第三章 入户盗窃的司法认定问题 | 第18-26页 |
第一节 入户盗窃中非法进入的认定 | 第19-22页 |
一、采用欺骗手段入户是否构成入户盗窃 | 第20-21页 |
二、利 用某种工具窃取户内的财物能否构成入户盗窃 | 第21-22页 |
第二节 入户盗窃中户的认定 | 第22-26页 |
一、关于户的理解 | 第22-24页 |
二、实践中特殊户的认定 | 第24-26页 |
第四章 携带凶器盗窃的司法认定问题 | 第26-30页 |
第一节 对凶器的理解 | 第27-29页 |
第二节 对携带的理解及认定 | 第29-30页 |
第五章 新类型盗窃罪既未遂标准及未遂案件的处理 | 第30-34页 |
第一节 新类型盗窃罪的既未遂标准 | 第30-32页 |
第二节 新类型盗窃未遂案件的的处理 | 第32-34页 |
第六章 新类型盗窃罪起情节显著轻微案件的处理 | 第34-36页 |
结语 | 第36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