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时代的党群关系建设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9-16页 |
(一)选题依据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选题依据 | 第9页 |
2.选题意义 | 第9-10页 |
(二)研究现状分析 | 第10-13页 |
1.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2.研究中的局限 | 第13页 |
(三)论文结构、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| 第13-16页 |
1.论文结构 | 第13-14页 |
2.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3.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一、微时代党群关系的理论概述 | 第16-24页 |
(一)微时代的内涵 | 第16-19页 |
1.微时代的含义 | 第16-17页 |
2.微时代的特征 | 第17-18页 |
3.微时代的兴起与发展 | 第18-19页 |
(二)党群关系的内涵 | 第19-24页 |
1.政党、群众的概念界定 | 第19-22页 |
2.党群关系的内涵及本质 | 第22-24页 |
二、党群关系的时代变迁 | 第24-30页 |
(一)党群关系的发展历程 | 第24-26页 |
1.民主革命时期的党群关系 | 第24-25页 |
2.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党群关系 | 第25页 |
3.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党群关系 | 第25-26页 |
4.微时代的党群关系 | 第26页 |
(二)微时代党群关系的变化特征 | 第26-30页 |
1.执政环境的复杂化 | 第26-27页 |
2.群众构成的多元化 | 第27-28页 |
3.工作方式的灵活化 | 第28-30页 |
三、微时代党群关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| 第30-40页 |
(一)微时代党群关系面临的机遇 | 第30-34页 |
1.微时代为党群之间的互动开辟了新渠道 | 第30-31页 |
2.微时代为党教育引导群众提供了新方式 | 第31-32页 |
3.微时代为党接受群众监督打造了新利器 | 第32-34页 |
(二)微时代党群关系面临的挑战 | 第34-40页 |
1.微时代给宣传工作带来“引导”挑战 | 第34页 |
2.微时代给社会治理带来“安全”挑战 | 第34-35页 |
3.微时代给党员干部带来“能力”挑战 | 第35-40页 |
四、微时代密切党群关系的对策 | 第40-50页 |
(一)树立正确的群众观,高度重视微时代 | 第40-42页 |
1.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和服务意识 | 第40-41页 |
2. 增强与微时代的特征相适应的新意识 | 第41页 |
3. 把微时代放到执政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| 第41-42页 |
(二)善于利用微媒体,提高党员干部的能力 | 第42-45页 |
1. 提升利用微媒体把握社情民意的能力 | 第42-43页 |
2. 提升利用微媒体进行舆论引导的能力 | 第43-44页 |
3. 提升利用微媒体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 | 第44-45页 |
(三)加强公信力建设,完善微时代的工作机制 | 第45-47页 |
1. 重视公信力的建设,构建党群沟通机制 | 第45页 |
2.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,优化人才培养机制 | 第45-46页 |
3. 完善网络法制建设,健全规范管理机制 | 第46-47页 |
(四)重视微媒体反腐,增强权力监督效能 | 第47-50页 |
1. 深化认识媒体监督,坚持从严治党 | 第47-48页 |
2. 加强网络监督立法,纳入法治轨道 | 第48页 |
3. 改善网络监督条件,优化监督环境 | 第48-50页 |
结论 | 第50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4页 |
附录 | 第54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