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3页 |
1.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天然气脱酸气方法及原理 | 第13-27页 |
2.1 天然气脱酸方法 | 第13-22页 |
2.1.1 溶剂吸收法 | 第13-18页 |
2.1.2 膜分离法 | 第18-19页 |
2.1.3 变压吸附法 | 第19页 |
2.1.4 天然气脱酸方法比较 | 第19-20页 |
2.1.5 天然气脱酸方法选择 | 第20-22页 |
2.2 MDEA吸收CO_2过程原理 | 第22-27页 |
2.2.1 MDEA反应原理 | 第22页 |
2.2.2 配方型胺溶剂反应原理 | 第22-24页 |
2.2.3 数学模型原理 | 第24-27页 |
第三章 珠海天然气液化厂脱碳方案研究 | 第27-79页 |
3.1 基础数据 | 第28-31页 |
3.1.1 天然气组分 | 第28-29页 |
3.1.2 设计规模 | 第29页 |
3.1.3 供应条件 | 第29页 |
3.1.4 净化天然气指标 | 第29页 |
3.1.5 气象条件 | 第29-31页 |
3.1.6 供电和通信 | 第31页 |
3.2 遵循标准、规范 | 第31页 |
3.3 工艺流程 | 第31-36页 |
3.3.1 工艺流程的确定 | 第31-32页 |
3.3.2 一段吸收、一段再生 | 第32-33页 |
3.3.3 两段吸收、两段再生 | 第33-35页 |
3.3.4 两段吸收、一段再生 | 第35-36页 |
3.4 脱碳工艺模拟计算 | 第36-46页 |
3.4.1 软件选择 | 第36-39页 |
3.4.2 胺液配比 | 第39-43页 |
3.4.3 堰板高度 | 第43-44页 |
3.4.4 吸收塔操作温度 | 第44页 |
3.4.5 胺液循环量 | 第44-45页 |
3.4.6 再生蒸汽流率 | 第45页 |
3.4.7 再生塔回流比 | 第45页 |
3.4.8 富液管线流速 | 第45-46页 |
3.4.9 能耗指标 | 第46页 |
3.5 珠海天然气液化厂脱碳工艺方案 | 第46-49页 |
3.6 主要设备选型计算 | 第49-60页 |
3.6.1 塔型选择 | 第50-53页 |
3.6.2 塔的工艺计算 | 第53-56页 |
3.6.3 富液闪蒸罐/塔 | 第56页 |
3.6.4 换热器设备 | 第56-57页 |
3.6.5 重沸器选型 | 第57页 |
3.6.6 泵的选型 | 第57-58页 |
3.6.7 过滤器的选型 | 第58-60页 |
3.7 系统其他设计考虑 | 第60-63页 |
3.7.1 操作温度控制 | 第60页 |
3.7.2 吸收塔气液比选择 | 第60页 |
3.7.3 重沸器再生蒸汽流量 | 第60-61页 |
3.7.4 系统间的气量平衡考虑 | 第61页 |
3.7.5 系统检修考虑 | 第61-62页 |
3.7.6 配制胺液的水质要求 | 第62-63页 |
3.7.7 胺液配制和补充 | 第63页 |
3.7.8 化学药剂的注入 | 第63页 |
3.8 总体布置 | 第63-68页 |
3.8.1 平面布置原则 | 第63-64页 |
3.8.2 总体布置方案 | 第64页 |
3.8.3 竖向布置及场地排雨水 | 第64-65页 |
3.8.4 道路及场地 | 第65页 |
3.8.5 大门 | 第65页 |
3.8.6 绿化 | 第65页 |
3.8.7 厂区防护设施 | 第65页 |
3.8.8 厂内外管网 | 第65-68页 |
3.9 系统自控 | 第68-70页 |
3.9.1 过程控制系统 | 第68-69页 |
3.9.2 紧急关断系统 | 第69-70页 |
3.9.3 火气监控系系统 | 第70页 |
3.10 能耗统计 | 第70-71页 |
3.11 材料选择和防腐 | 第71-76页 |
3.11.1 材料选择 | 第71-75页 |
3.11.2 防腐 | 第75-76页 |
3.12 安全和环保 | 第76-79页 |
3.12.1 安全 | 第76-78页 |
3.12.2 环境保护 | 第78-79页 |
第四章 系统运行分析及新技术展望 | 第79-84页 |
4.1 原料气组分变化对工艺系统的影响 | 第79-80页 |
4.2 原料气温度、压力和流量变化对工艺系统的影响 | 第80页 |
4.3 脱碳工艺的优化改进措施 | 第80-82页 |
4.3.1 改变胺溶剂的配方提高溶液对CO_2吸收的速度 | 第80页 |
4.3.2 回收贫液热量 | 第80-81页 |
4.3.3 设置液力透平回收压力能 | 第81页 |
4.3.4 改善气体分离器效率 | 第81页 |
4.3.5 吸收塔多点进料 | 第81-82页 |
4.3.6 全回流 | 第82页 |
4.3.7 富液多级降压闪蒸(再生) | 第82页 |
4.4 天然气脱酸的工艺新进展 | 第82-84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84-85页 |
致谢 | 第85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