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矿床学论文--矿床分类论文--燃料矿床论文--石油、天然气论文

亚诺斯盆地新生界卡沃内拉组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引言第11-18页
    1.1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11页
    1.2 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亚诺斯盆地构造特征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亚诺斯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勘探开发研究现状第13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层序地层分析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沉积相研究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沉积模式研究第14页
    1.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4-15页
    1.5 存在的问题第15-16页
    1.6 完成的工作量第16页
    1.7 取得的认识第16-18页
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18-29页
    2.1 研究区地理位置第18页
    2.2 研究区地质概况第18-19页
    2.3 地层系统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古生界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中生界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新生界第20页
    2.4 盆地构造演化第20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寒武纪-二叠纪被动大陆边缘阶段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三叠纪-白垩纪(中科迪勒拉)弧后裂谷演化阶段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古新世-早始新世早前陆盆地阶段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中始新世-早中新世前安第斯期前陆盆地阶段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中中新世-现今安第斯期前陆盆地阶段第27-29页
第3章 沉积特征第29-37页
    3.1 沉积相识别标志第29-30页
    3.2 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三角洲前缘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前三角洲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陆棚第33-34页
    3.3 沉积序列第34-37页
第4章 层序地层第37-61页
    4.1 层序地层简介第37-40页
    4.2 层序界面类型第40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地震剖面上的识别标志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岩性剖面上的识别标志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测井标志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三级层序及其体系域界面第46-47页
    4.3 层序界面的地震响应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时-深关系及层位标定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三级层序界面的地震相应特征第49-50页
    4.4 三级层序及其体系域特征第50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SQ1层序特征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SQ2层序特征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SQ3层序特征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SQ4层序特征第52-54页
    4.5 层序地层对比第54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东西向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南北向第54-61页
第5章 地震相研究第61-67页
    5.1 地震单元的确定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地震相单元的划分与命名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地震相参数描述方法第62-63页
    5.2 地震相特征第63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地震相和沉积相转换关系的确定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沉积相的地震响应特征第63-66页
    5.3 地震相剖面对比第66-67页
第6章 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展布第67-83页
    6.1 编图原则第67页
    6.2 地震相平面图第67-7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SQ1-HST(C7段)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SQ2-HST(C5段)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SQ3-HST(C3段)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SQ4-HST(C1段)第71-72页
    6.3 沉积相平面展布第72-8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SQ1-TST(C8段)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SQ1-HST(C7段)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SQ2-TST(C6段)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SQ2-HST(C5段)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5 SQ3-TST(C4段)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6 SQ3-HST(C3段)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7 SQ4-TST(C2段)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8 SQ4-HST(C1段)第79-80页
    6.4 体系域沉积模式第80-81页
    6.5 层序演化及其主控因素第81-83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构造运动对层序发育的影响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海平面升降对层序演化的控制第82-83页
结论第83-84页
致谢第84-85页
参考文献第85-88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88页

论文共8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铝和铝合金晶粒细化机制的第一性原理验证
下一篇:爱的救赎—从神话原型理论视角对《爱》的探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