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以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3 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5-18页 |
第2章 中子与中子探测技术 | 第18-24页 |
2.1 中子与中子源 | 第18-21页 |
2.1.1 相互作用形式 | 第19-20页 |
2.1.2 主要中子源 | 第20-21页 |
2.2 中国散裂中子源 | 第21-22页 |
2.3 中子探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| 第22-23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3章 涂硼的MWPC热中子探测器关键技术研究 | 第24-38页 |
3.1 涂硼MWPC热中子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| 第24-25页 |
3.2 探测器探测效率与性能研究 | 第25-34页 |
3.2.1 硼薄膜热中子转换最大转换效率研究 | 第25-31页 |
3.2.1.1 ~(10)B热中子转换效率的理论计算 | 第26-29页 |
3.2.1.2 热中子转换效率结果分析 | 第29-31页 |
3.2.2 多层硼薄膜MWPC结构设计 | 第31-34页 |
3.3 工作气体的选择 | 第34页 |
3.4 信号引出和读出方法 | 第34-35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5-38页 |
第4章 多丝正比室探测器制作与工艺检查 | 第38-50页 |
4.1 多丝正比室结构设计与制作 | 第38-41页 |
4.1.1 阳极、阴极、读出平板制作 | 第39-40页 |
4.1.2 丝平板制作 | 第40-41页 |
4.2 多丝正比室探测器的工艺检查 | 第41-45页 |
4.2.1 丝张力测量 | 第42-43页 |
4.2.2 丝间距测量 | 第43-45页 |
4.2.2.1 影像测量仪 | 第43-44页 |
4.2.2.2 影像测量仪测量丝间距 | 第44-45页 |
4.3 拉膜机的研制与阴极窗制作 | 第45-48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8-50页 |
第5章 探测器初步性能测试 | 第50-60页 |
5.1 探测器实体组装 | 第50-51页 |
5.2 探测器性能测试系统 | 第51-52页 |
5.3 X射线初步性能测试 | 第52-55页 |
5.3.1 阳极丝电压坪曲线测试 | 第53-54页 |
5.3.2 阴极丝漏电流测试 | 第54页 |
5.3.3 X射线能谱分析 | 第54-55页 |
5.4 ~(241)Am-α源信号测试 | 第55-58页 |
5.4.1 测试平台搭建 | 第56-57页 |
5.4.2 信号测试 | 第57-58页 |
5.4.3 能谱分析 | 第58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58-60页 |
第6章 丝张力测试系统的研制 | 第60-68页 |
6.1 丝张力测量系统基本原理 | 第60页 |
6.2 张力测量系统描述 | 第60-64页 |
6.3 系统性能测试 | 第64-67页 |
6.3.1 系统的准确性 | 第64页 |
6.3.2 磁场强度与信噪比关系 | 第64-66页 |
6.3.3 丝长度性能测试 | 第66-67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7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8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6页 |
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76-78页 |
致谢 | 第78-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