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导言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相关理论概念概述 | 第8-13页 |
第一节 渎职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| 第8页 |
第二节 渎职罪因果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| 第8-11页 |
一、渎职罪因果关系的概念 | 第8-10页 |
二、渎职罪因果关系的特征 | 第10-11页 |
第三节 滨职罪因果关系的种类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如何认定渎职犯罪因果关系 | 第13-26页 |
第一节 渎职罪因果关系认定的理论依据 | 第13-19页 |
一、渎职罪因果关系认定理论 | 第13-15页 |
二、失职型犯罪因果关系认定理论 | 第15-16页 |
三、几种主要因果关系认定理论优劣比较 | 第16-19页 |
第二节 运用条件说认定 | 第19-22页 |
第三节 借鉴英美法系的双层次因果关系说认定 | 第22-25页 |
第四节 充分考虑渎职犯罪危害后果的介入因素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渎职犯罪因果关系司法认定依据及表现形式 | 第26-30页 |
第一节 渎职犯罪因果关系司法认定的依据 | 第26-28页 |
一、确定对追究渎职罪有意义的危害结果 | 第26页 |
二、以条件说为基础分析渎职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 | 第26-28页 |
第二节 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的表现形式及认定 | 第28-30页 |
第四章 认定渎职犯罪因果关系应注意的问题 | 第30-32页 |
第一节 渎职犯罪人员的认定 | 第30页 |
第二节 渎职犯罪部门的认定 | 第30页 |
第三节 渎职犯罪因果联系的认定 | 第30-31页 |
第四节 执法行为不当造成的危害责任的认定 | 第31页 |
第五节 渎职行为和危害结果逻辑对应关系的认定 | 第31-32页 |
结语 | 第32-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3-35页 |
后记 | 第3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