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7页 |
中文摘要 | 第7-9页 |
英文摘要 | 第9-10页 |
缩略词表 | 第11-20页 |
上篇 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的调控蛋白Tax激活IKK-NF-κB信号通路的生化机制的研究 | 第20-77页 |
1 引言 | 第20-28页 |
1.1 IKK-NF-κB | 第20-22页 |
1.2 泛素化系统 | 第22-23页 |
1.3 泛素化与NF-κB | 第23-24页 |
1.4 HTLV-1 | 第24页 |
1.5 Tax | 第24-26页 |
1.6 Tax激活IKK-NF-κB机制的研究进展 | 第26-28页 |
2 材料和方法 | 第28-39页 |
2.1 材料 | 第28-30页 |
2.1.1 细胞系 | 第28页 |
2.1.2 主要试剂 | 第28页 |
2.1.3 抗体 | 第28-29页 |
2.1.4 载体及菌株 | 第29页 |
2.1.5 主要仪器设备和软件 | 第29-30页 |
2.2 方法 | 第30-39页 |
2.2.1 载体构建 | 第30-32页 |
2.2.2 提取基因组DNA | 第32页 |
2.2.3 细胞培养 | 第32-33页 |
2.2.4 细胞转染 | 第33页 |
2.2.5 构建基因敲减细胞 | 第33页 |
2.2.6 构建基因敲除细胞 | 第33-34页 |
2.2.7 构建293F/NEMO-FLAG基因敲入细胞 | 第34页 |
2.2.8 报告基因检测 | 第34页 |
2.2.9 蛋白表达 | 第34-35页 |
2.2.10 蛋白纯化 | 第35页 |
2.2.11 制备细胞裂解液S20和S100 | 第35-36页 |
2.2.12 快速蛋白液相色谱 | 第36页 |
2.2.13 硫酸铵沉淀 | 第36页 |
2.2.14 体外IKK激活反应 | 第36-37页 |
2.2.15 泛素结合与释放反应 | 第37页 |
2.2.16 多聚泛素化反应 | 第37-38页 |
2.2.17 重建IKK激活反应 | 第38页 |
2.2.18 统计学处理 | 第38-39页 |
3 实验结果 | 第39-72页 |
3.1 构建高表达的Tax载体 | 第39-42页 |
3.2 建立Tax激活IKK的体外反应体系 | 第42-44页 |
3.3 Tax需要通过额外的细胞内因子以激活IKK | 第44-45页 |
3.4 Tax通过UbcH7激活IKK | 第45-48页 |
3.5 多种泛素结合酶都能介导Tax激活IKK | 第48-50页 |
3.6 Tax激活IKK并不依赖于Ubc13 | 第50-52页 |
3.7 Tax激活IKK并不依赖于TAK1和TRAF6 | 第52-54页 |
3.8 用纯化体系体外重建Tax激活IKK反应 | 第54-57页 |
3.9 Tax是一个泛素连接酶 | 第57-60页 |
3.10 Tax合成混合型多聚泛素链 | 第60-63页 |
3.11 混合型泛素链对于Tax激活IKK是必要的 | 第63-65页 |
3.12 Tax合成的混合型泛素链直接激活IKK | 第65-67页 |
3.13 K63连接的泛素化对于Tax激活IKK并不是必要的 | 第67-70页 |
3.14 探寻Tax的泛素连接酶活性中心 | 第70-72页 |
4 讨论 | 第72-76页 |
5 小结 | 第76-77页 |
下篇 水杨酸类药物抑制泛素化系统的机制的研究 | 第77-116页 |
1 引言 | 第77-81页 |
1.1 水杨酸及其衍生物 | 第77-78页 |
1.2 泛素化反应的生化机制 | 第78-79页 |
1.3 现有研究进展 | 第79-81页 |
2 材料和方法 | 第81-87页 |
2.1 材料 | 第81-83页 |
2.1.1 细胞系 | 第81页 |
2.1.2 主要试剂 | 第81页 |
2.1.3 抗体 | 第81-82页 |
2.1.4 载体及菌株 | 第82页 |
2.1.5 主要仪器设备和软件 | 第82-83页 |
2.2 方法 | 第83-87页 |
2.2.1 载体构建 | 第83页 |
2.2.2 细胞培养与转染 | 第83-84页 |
2.2.3 构建IKKαβγ同时敲除细胞系 | 第84页 |
2.2.4 蛋白表达及纯化 | 第84页 |
2.2.5 体外IKK激活反应 | 第84-85页 |
2.2.6 体外泛素化反应 | 第85页 |
2.2.7 泛素结合与释放反应 | 第85-86页 |
2.2.8 BLI(生物膜干涉) | 第86页 |
2.2.9 统计学处理 | 第86-87页 |
3 实验结果 | 第87-112页 |
3.1 建立水杨酸类药物抑制IKK-NF-κB的体外反应体系 | 第87-88页 |
3.2 水杨酸类药物并不直接抑制IKK激酶活性 | 第88-90页 |
3.3 水杨酸并不直接抑制TAK1激酶活性 | 第90-92页 |
3.4 水杨酸类药物直接抑制K63连接的泛素化反应 | 第92-94页 |
3.5 水杨酸类药物广泛地抑制泛素化反应 | 第94-97页 |
3.6 水杨酸并不抑制E1活性 | 第97-98页 |
3.7 水杨酸类药物抑制Ub从E1向E2的转移 | 第98-99页 |
3.8 水杨酸类药物抑制Ub从E2向E3的转移 | 第99-100页 |
3.9 水杨酸是一种广谱的E2抑制剂 | 第100-103页 |
3.10 过量的E2可以抵消水杨酸类药物的抑制作用 | 第103-104页 |
3.11 筛选抑制泛素化能力更强的水杨酸类似物 | 第104-107页 |
3.12 SA-32是一种强于水杨酸的UbcH7的抑制剂 | 第107-108页 |
3.13 TDSA是一种强于水杨酸的Ubc13的抑制剂 | 第108-111页 |
3.14 细胞实验与动物模型 | 第111-112页 |
4 讨论 | 第112-115页 |
5 小结 | 第115-116页 |
综述 | 第116-131页 |
附录 | 第131-143页 |
1 主要溶液配方 | 第131-139页 |
2 主要引物序列 | 第139-1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3-157页 |
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1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