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绪论 | 第11-22页 |
1.1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1.1 课题提出的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2 课题研究的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2.1 研究内容 | 第13页 |
1.2.2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3 技术路线与论文创新点 | 第14-15页 |
1.3.1 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1.3.2 论文创新点 | 第15页 |
1.4 相关概念 | 第15-19页 |
1.4.1 公园绿地 | 第15-16页 |
1.4.2 园林建筑 | 第16页 |
1.4.3 亭廊设施 | 第16-18页 |
1.4.4 行为 | 第18页 |
1.4.5 使用状况评价(POE) | 第18-19页 |
1.5 亭廊设施理论分析 | 第19-22页 |
1.5.1 国外理论分析 | 第19-20页 |
1.5.2 国内理论分析 | 第20-21页 |
1.5.3 亭廊设施理论研究总结 | 第21-22页 |
2 公园绿地亭廊设施使用状况评价(POE)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| 第22-30页 |
2.1 使用状况评价(POE)的概述 | 第22-28页 |
2.1.1 使用状况评价(POE)的特点 | 第22页 |
2.1.2 使用状况评价(POE)的功能 | 第22页 |
2.1.3 使用状况评价(POE)的意义 | 第22-23页 |
2.1.4 使用状况评价(POE)的方法 | 第23-24页 |
2.1.5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24-26页 |
2.1.6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26-28页 |
2.2 POE研究理论于公园绿地亭廊设施应用的必要性 | 第28-29页 |
2.2.1 目前公园绿地亭廊设施POE应用研究状况 | 第28页 |
2.2.2 必要性分析 | 第28-29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3 研究前期准备 | 第30-35页 |
3.1 工作程序 | 第30页 |
3.2 调查内容与方法 | 第30-32页 |
3.2.1 调查内容 | 第30-31页 |
3.2.2 调查方法 | 第31-32页 |
3.3 调查设计 | 第32-34页 |
3.3.1 案例的选取——花港观鱼公园 | 第32-33页 |
3.3.2 调查时间与天气选择 | 第33-34页 |
3.3.3 问卷调查分析 | 第34页 |
3.3.3.1 问卷设计 | 第34页 |
3.3.3.2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| 第34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4 花港观鱼公园亭廊设施POE调查及分析 | 第35-73页 |
4.1 花港观鱼公园亭廊设施概况 | 第35-41页 |
4.1.1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概况 | 第35页 |
4.1.2 花港观鱼公园概况 | 第35-38页 |
4.1.3 花港观鱼公园亭廊设施概况 | 第38-41页 |
4.2 花港观鱼公园亭廊设施调查分析 | 第41-69页 |
4.2.1 调查主体对象(使用者)分析 | 第41-46页 |
4.2.1.1 使用者的结构层次 | 第41-45页 |
4.2.1.2 使用者的来园方式 | 第45-46页 |
4.2.2 调查客体对象(亭廊设施)分析 | 第46-52页 |
4.2.2.1 亭廊设施的吸引度和满意度调查 | 第46-50页 |
4.2.2.2 亭廊设施周边景观调查 | 第50-52页 |
4.2.3 使用者的行为分析 | 第52-67页 |
4.2.3.1 行为的时间特征 | 第52-58页 |
4.2.3.2 行为的目的特征 | 第58-66页 |
4.2.3.3 行为空间的营造 | 第66-67页 |
4.2.4 亭廊配套设施设计 | 第67-69页 |
4.3 调查结果综合分析 | 第69-71页 |
4.3.1 使用者分布状况方面 | 第69-70页 |
4.3.2 亭廊设施布局方面 | 第70页 |
4.3.3 行为空间划分方面 | 第70页 |
4.3.4 配套设施方面 | 第70-71页 |
4.3.5 公园管理方面 | 第71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1-73页 |
5 基于POE的花港观鱼公园亭廊设施优化对策 | 第73-78页 |
5.1 完善使用者分布状况方面 | 第73-74页 |
5.2 完善亭廊设施布局方面 | 第74-75页 |
5.3 完善行为空间划分方面 | 第75-76页 |
5.4 完善配套设施方面 | 第76-77页 |
5.5 完善管理实施方面 | 第77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6 结论与反思 | 第78-80页 |
6.1 总结 | 第78-79页 |
6.2 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其有待提高的地方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2页 |
附录 | 第82-85页 |
个人简历 | 第85-86页 |
致谢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