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经济作物论文--药用作物论文--草本论文--多年生论文

二色补血草(Limonium bicolor(Bag.)Kuntze)耐盐机理及盐胁迫下化学成分变化研究

摘要第7-10页
ABSTRACT第10-13页
缩略词表第14-15页
前言第15-16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-32页
    1 植物的耐盐性及其机理研究进展第16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1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植物的耐盐机理研究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 植物抗盐性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第19-21页
    2 补血草属植物耐盐性研究进展第21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 中华补血草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 黄花补血草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 大叶补血草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 二色补血草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5 补血草属内不同种植物间耐盐性的比较研究第27页
    3 二色补血草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第27-30页
    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0-32页
第二章 盐胁迫对二色补血草植物学性状、生理生化指标及化学成分的影响第32-50页
    1 材料和方法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1 实验材料及处理方法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1.2 测定方法第33-35页
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3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1 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二色补血草生物量的影响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 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二色补血草根系活力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 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二色补血草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4 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二色补血草叶片Na~+含量和盐腺数量的影响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5 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二色补血草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6 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二色补血草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7 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二色补血草叶片中MDA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8 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二色补血草化学成分的影响第45-46页
    3 讨论与结论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1 二色补血草对盐胁迫的响应及生长适应性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 二色补血草的耐盐机制第48-50页
第三章 盐胁迫下二色补血草的差异蛋白质组研究第50-76页
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50-54页
        1.1 植物材料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1.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1.3 实验方法第51-54页
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54-66页
        2.1 二色补血草叶片蛋白在NaCl处理前后的2-DE分析第54-61页
        2.2 二色补血草根蛋白在NaCl处理前后的2-DE分析第61-66页
    3 讨论与结论第66-76页
        3.1 二色补血草应答盐胁迫蛋白质组变化分析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2 二色补血草应答盐胁迫蛋白质组的组织特异性分析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3 二色补血草应答盐胁迫蛋白质组功能分析第68-76页
第四章 盐胁迫对二色补血草化学成分的影响第76-88页
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1.1 实验材料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1.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1.3 实验方法第77-78页
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78-86页
        2.1 二色补血草化学成分鉴定第78-83页
        2.2 NaCl处理前后二色补血草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第83-86页
    3 讨论与结论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 3.1 NaCl对二色补血草化学成分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3.2 杨梅苷含量的变化第87-88页
第五章 查尔酮合成酶基因(CHS)的克隆及表达分析第88-94页
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88-90页
        1.1 实验材料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1.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89页
        1.3 实验方法第89-90页
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90-92页
        2.1 CHS基因同源片段克隆结果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 2.2 CHS基因在对照和处理组间的荧光定量表达分析第91-92页
    3 讨论与结论第92-94页
全文结论与创新点第94-98页
参考文献第98-112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2-114页
致谢第114页

论文共11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HIV暴露婴儿早期诊断策略研究与HIV-1 DNA滤纸片干血斑质控品的制备及应用
下一篇:高通量测序技术用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溯源调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