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1页 |
1 绪论 | 第15-23页 |
1.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5-17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7-21页 |
1.2.1 煤巷围岩稳定性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2.2 巷道锚杆支护理论研究现状 | 第18-20页 |
1.2.3 巷道锚杆支护技术发展概况 | 第20-21页 |
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21-23页 |
1.3.1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21-22页 |
1.3.2 论文的技术路线图 | 第22-23页 |
2 综放沿空煤巷地质生产概况及煤岩样力学参数测试 | 第23-49页 |
2.1 120210回风平巷生产地质概况 | 第23-27页 |
2.1.1 试验巷地质及采掘概况 | 第23-25页 |
2.1.2 试验巷原有支护方案 | 第25-27页 |
2.2 煤岩样采集及物理力学实验 | 第27-39页 |
2.2.1 煤岩样采集及加工设备 | 第27页 |
2.2.2 试样加工与压缩实验前准备 | 第27-30页 |
2.2.3 物理力学实验方法及结果 | 第30-39页 |
2.3 王家岭煤矿沿空煤巷调研及分析 | 第39-47页 |
2.3.1 工作面位置及生产概况 | 第39-40页 |
2.3.2 202103运输平巷原支护方案 | 第40-43页 |
2.3.3 沿空巷道矿压显现及分析 | 第43-44页 |
2.3.4 沿空巷道的维护特点 | 第44-47页 |
2.3.5 支护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47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3 综放沿空煤巷覆岩结构特征及顶板不对称破坏机理 | 第49-81页 |
3.1 综放沿空煤巷覆岩结构特征分析 | 第49-55页 |
3.1.1 沿空巷道覆岩结构特征 | 第49-51页 |
3.1.2 沿空巷道弧形三角块稳定性 | 第51-55页 |
3.2 综放沿空煤巷覆岩运动及位移演化规律 | 第55-63页 |
3.2.1 沿空煤巷覆岩运动形式 | 第55-58页 |
3.2.2 沿空巷道顶煤开裂及运移规律 | 第58-61页 |
3.2.3 沿空巷道位移场特征 | 第61-63页 |
3.3 综放沿空巷道非对称应力场影响因素 | 第63-72页 |
3.3.1 数值就算模型的建立 | 第63-64页 |
3.3.2 沿空巷道铅直应力场特征 | 第64-65页 |
3.3.3 煤柱宽度的影响 | 第65-67页 |
3.3.4 巷道断面大小的影响 | 第67-68页 |
3.3.5 煤层性质的影响 | 第68-70页 |
3.3.6 开采深度的影响 | 第70-72页 |
3.4 对称与非对称载荷力学效应 | 第72-80页 |
3.4.1 试块模型的建立 | 第72页 |
3.4.2 模拟结果分析 | 第72-80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80-81页 |
4 综放沿空煤巷顶板不对称调控系统及参数设计 | 第81-105页 |
4.1“多锚索-槽钢-钢筋组合圈梁”桁架系统 | 第81-87页 |
4.1.1 不对称桁架的提出 | 第81-83页 |
4.1.2 不对称桁架控顶机理 | 第83-87页 |
4.2 沿空煤巷不对称支护系统参数数值模拟 | 第87-97页 |
4.2.1 数值计算模型建立 | 第87页 |
4.2.2 数值模拟方案设计 | 第87-88页 |
4.2.3 不对称桁架支护参数的模拟 | 第88-97页 |
4.3 大断面沿空煤巷围岩稳定性力学分析 | 第97-104页 |
4.3.1 沿空煤巷两帮稳定性评价 | 第97-99页 |
4.3.2 沿空煤巷顶板稳定性评价 | 第99-10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104-105页 |
5 综放沿空煤巷不对称支护现场试验 | 第105-127页 |
5.1 120210区段回风平巷非对称支护及施工方案 | 第105-111页 |
5.1.1 沿空煤巷非对称支护方案 | 第105-108页 |
5.1.2 沿空煤巷施工方法 | 第108-109页 |
5.1.3 沿空煤巷施工工艺 | 第109-111页 |
5.2 现场矿压观测 | 第111-124页 |
5.2.1 煤巷变形及离层 | 第111-118页 |
5.2.2 超前支承压力观测 | 第118-120页 |
5.2.3 煤巷顶板破坏情况钻孔窥视 | 第120-124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124-127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127-131页 |
6.1 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| 第127-129页 |
6.2 论文创新点 | 第129-130页 |
6.3 展望 | 第130-13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1-139页 |
致谢 | 第139-141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