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绪论 | 第8-14页 |
| 一、论题缘起 | 第8-9页 |
| 二、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| 三、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| 第一章 孙悟空形象由来 | 第14-23页 |
| 第一节 释“猴” | 第14-18页 |
| 第二节 小说《西游记》中的孙悟空形象 | 第18-23页 |
| 第二章 孙悟空形象在中国电影中的历史性演变 | 第23-38页 |
| 第一节 “孙悟空”首触银幕(20 世纪20年代) | 第23-25页 |
| 第二节 不畏强暴的精神象征(20 世纪40至 60 年代) | 第25-30页 |
|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改写(20 世纪90年代) | 第30-33页 |
| 第四节 颠覆性改写后的多元化倾向(2013 年至今) | 第33-38页 |
| 第三章 颠覆性解构——“大话”篇中的孙悟空形象 | 第38-48页 |
| 第一节 孙悟空形象的后现代化狂欢 | 第38-44页 |
| 第二节 “无厘头”的文化悖论 | 第44-46页 |
| 第三节 古典英雄的重塑与突围 | 第46-48页 |
| 第四章 打破性重构——“西游”篇中的孙悟空形象 | 第48-53页 |
| 第一节 暗黑影调呈现复杂本性 | 第48-51页 |
| 第二节 重构传统价值观 | 第51-53页 |
| 第五章 中外电影中孙悟空形象比较研究 | 第53-62页 |
| 第一节 美国电影中的孙悟空形象 | 第53-56页 |
| 第二节 日本电影中的孙悟空形象 | 第56-58页 |
| 第三节 韩国电影中的孙悟空形象 | 第58-59页 |
| 第四节 中外银幕中孙悟空形象比较 | 第59-62页 |
| 结语 供给侧改革下的孙悟空形象的IP生产 | 第62-6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4-66页 |
| 附录 | 第66-70页 |
| 主要参考电影目录(1926—2017 年) | 第66-70页 |
| 致谢 | 第70-71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