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代农民工住房消费影响因素研究
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4页 |
1.2 研究目标及内容结构 | 第14-16页 |
1.2.1 研究目标 | 第14-15页 |
1.2.2 内容结构 | 第15-16页 |
1.3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6-17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1.4 可能创新之处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新生代农民工住房消费研究基础 | 第18-29页 |
2.1 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8-23页 |
2.1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2.1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9-22页 |
2.1.3 研究述评 | 第22-23页 |
2.2 相关概念解析 | 第23-25页 |
2.2.1 新生代农民工 | 第23-24页 |
2.2.2 住房消费 | 第24页 |
2.2.3 住房保障 | 第24页 |
2.2.4 居住空间分异 | 第24-25页 |
2.3 基础理论准备 | 第25-29页 |
2.3.1 城镇化进程 | 第25页 |
2.3.2 “刘易斯拐点” | 第25-26页 |
2.3.3 消费函数理论 | 第26-27页 |
2.3.4 消费结构理论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新生代农民工住房消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29-35页 |
3.1 住房消费现状 | 第29-33页 |
3.1.1 住房来源渠道多元但以租房为主 | 第29-30页 |
3.1.2 留城定居意愿强烈但流动性较大 | 第30页 |
3.1.3 收入水平上升但住房获得能力较低 | 第30-31页 |
3.1.4 聚居模式未变但更倾向于“群居” | 第31页 |
3.1.5 居住质量改善但总体水平较低 | 第31-32页 |
3.1.6 居住隔离程度有所舒缓 | 第32页 |
3.1.7 对现居地主观认同度不高 | 第32-33页 |
3.2 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3-35页 |
3.2.1 住房获得难且居住安全缺乏保障 | 第33-34页 |
3.2.2 居住区位呈边缘化且居住环境差 | 第34页 |
3.2.3 留城意愿强但城市定居能力不强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新生代农民工住房消费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分析 | 第35-40页 |
4.1 制度因素 | 第35-36页 |
4.1.1 土地与住房制度 | 第35-36页 |
4.1.2 社会保障制度 | 第36页 |
4.2 经济因素 | 第36-37页 |
4.2.1 收入因素 | 第36-37页 |
4.2.2 储蓄行为 | 第37页 |
4.2.3 非住房支出 | 第37页 |
4.3 农民工自身因素 | 第37-38页 |
4.3.1 家庭特征 | 第37-38页 |
4.3.2 个人特征 | 第38页 |
4.4 其它因素 | 第38-40页 |
4.4.1 地域因素 | 第38-39页 |
4.4.2 心理因素 | 第39-40页 |
第五章 新生代农民工住房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| 第40-49页 |
5.1 研究假设 | 第40-41页 |
5.2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| 第41-44页 |
5.2.1 模型构建 | 第41-42页 |
5.2.2 变量说明 | 第42-44页 |
5.3 数据来源 | 第44页 |
5.4 实证结果与分析 | 第44-49页 |
5.4.1 模型结果说明 | 第44-46页 |
5.4.2 实证结果分析 | 第46-49页 |
第六章 提振新生代农民工住房消费的政策建议 | 第49-54页 |
6.1 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基本思路 | 第49-50页 |
6.1.1 基本原则 | 第49页 |
6.1.2 总体思路 | 第49-50页 |
6.2 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政策和建议 | 第50-54页 |
6.2.1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| 第50页 |
6.2.2 完善我国社会住房保障制度 | 第50-52页 |
6.2.3 提高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 | 第52-53页 |
6.2.4 明确企业行为主体责任意识 | 第53-54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附录 新生代农民工住房消费情况问卷调查 | 第60-6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