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灸治疗痞满的现代文献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7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5页 |
英文缩略词表 | 第16-17页 |
文献综述 | 第17-2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5-27页 |
前言 | 第27-32页 |
1 研究背景 | 第27-29页 |
2 研究意义 | 第29-30页 |
3 研究目的 | 第30页 |
4 研究思路 | 第30-31页 |
5 研究技术路线 | 第31-32页 |
研究方法 | 第32-43页 |
1 研究资料 | 第32-39页 |
1.1 预检索 | 第32-33页 |
1.2 纳入标准 | 第33页 |
1.3 排除标准 | 第33-34页 |
1.4 文献检索 | 第34-36页 |
1.5 文献检索流程图 | 第36-37页 |
1.6 文献筛选 | 第37页 |
1.7 资料提取 | 第37-38页 |
1.8 文献录入 | 第38页 |
1.9 数据库形成 | 第38-39页 |
2 研究工具与方法 | 第39-43页 |
2.1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| 第39-41页 |
2.2 RevMan软件和GRADE软件 | 第41-43页 |
研究结果 | 第43-72页 |
1 文献基本信息 | 第43-51页 |
1.1 文献发表信息 | 第43-45页 |
1.2 文献研究方法 | 第45-47页 |
1.3 患者信息 | 第47-50页 |
1.4 疗效评价指标 | 第50-51页 |
2 治疗方案 | 第51-58页 |
2.1 干预措施 | 第51-52页 |
2.2 证候分型 | 第52-53页 |
2.3 症状分布 | 第53-55页 |
2.4 穴位分布 | 第55-58页 |
3 疗效评价 | 第58-69页 |
3.1 文献筛选结果 | 第58页 |
3.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| 第58-59页 |
3.3 针灸与不同西药比较对痞满症状积分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3.4 针灸对不同痞满症状积分的影响 | 第60页 |
3.5 针灸对不同疾病导致的痞满症状积分的影响 | 第60-63页 |
3.6 偏倚风险评估 | 第63-65页 |
3.7 GRADE证据质量评价 | 第65-69页 |
4 不良反应 | 第69-72页 |
结论 | 第72-74页 |
讨论 | 第74-81页 |
1 对于痞满的认识 | 第74-76页 |
2 治疗方案 | 第76-78页 |
2.1 证候分型 | 第76页 |
2.2 选穴组方 | 第76-77页 |
2.3 刺灸方法 | 第77-78页 |
3 疗效评价 | 第78页 |
4 不良反应 | 第78页 |
5 文献质量 | 第78-79页 |
6 针灸临床试验研究相关标准 | 第79-80页 |
7 针灸适应症状的临床研究 | 第80页 |
8 研究的局限性 | 第80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7页 |
附录 | 第87-95页 |
个人简历 | 第95-96页 |
致谢 | 第9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