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初等教育论文--教学理论、教学法论文--教学法与教学组织论文

静思教学方法与小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引论第12-21页
    (一) 选题缘由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 静思对思维发展的重要性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2. 新课改教学方式转变带来的挑战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3. 个人的实践经验第13页
    (二) 文献综述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 静思教学方法的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 思维品质培养的研究第14-16页
    (三)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 研究目的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3. 研究的实践意义第17页
    (四)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 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理论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 学习化课程理论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3.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8页
    (五) 相关概念界定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 静思教学方法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 小学生思维品质第18-19页
    (六)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 研究思路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 研究方法第19页
    注释第19-21页
一、静思的思想渊源探寻第21-25页
    (一) 儒释道中的静思第21页
    (二) 心理学中的静思第21-22页
    (三) 教育学中的静思第22-24页
    注释第24-25页
二、静思与小学生思维品质的联结第25-28页
    (一) 静思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第25页
    (二) 静思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第25-26页
    (三) 静思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创造性第26页
    (四) 静思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第26页
    注释第26-28页
三、F小学学生思维品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第28-34页
    (一) 调查研究目的及思路第28页
    (二) 调查对象第28页
    (三) 调查工具第28页
    (四) 调查实施第28页
    (五) 调查结果分析第28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 思维的深度、广度、难度欠缺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 举一反三、概括迁移能力较弱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 思维缺乏创造、创新能力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 思维敏捷性表现一般第32-34页
四、学科静思活动与小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实践探索第34-52页
    (一) 培养方案的设计第34-37页
    (二) 实施案例举隅第37-45页
    (三) 实施效果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1. 教师静思教学意识的提高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2. 教师反思能力的提升有利于静思教学方法的推进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 学生较好地掌握了静思学习方法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 学生思维的深度、广度、难度明显提高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5. 学生举一反三、概括迁移能力提升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6. 学生思维的创造、创新能力得到发展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7. 学生思维敏捷性有一定发展第49页
    (四) 存在的问题分析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1. 教师静思教学方法、思维品质理论知识匮乏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2. 静思教学过程模式化,针对性不强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3. 学生学习方法单一,缺乏灵活性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 教师对静思活动的监控不足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5. 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发展还有所欠缺第51-52页
五、静思教学方法实施改进建议第52-55页
    (一) 加强教师静思教学方法、思维品质相关理论的指导第52页
    (二) 静思教学过程中注意因材施教第52-53页
    (三) 静思学习方法与其他学习方法有机结合第53页
    (四) 加强教师对静思活动的监控力度第53-54页
    (五) 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第54页
    (六) 继续保持静思的良好学习习惯第54页
    注释第54-55页
结语第55-56页
注释第56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61页
附录一第61-63页
附录二第63-64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4-65页
致谢第65-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稀疏样本自表达的子空间聚类算法
下一篇:稀疏学习及其在数据挖掘的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