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Cr钢低周疲劳损伤的内耗变化及其寿命估测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3页 |
1.1.1 固体内耗与热机械分析技术 | 第11-12页 |
1.1.2 疲劳损伤与材料内禀内耗特性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2.1 疲劳中位错缺陷的演变与材料内耗 | 第14-15页 |
1.2.2 与裂纹萌生和扩展有关的内耗机制 | 第15-16页 |
1.3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基础 | 第17-34页 |
2.1 内耗理论与测量技术 | 第17-28页 |
2.1.1 固体内耗的表征及测量 | 第17-19页 |
2.1.2 金属滞弹性内耗及机制 | 第19-24页 |
2.1.3 动态热机械分析技术 | 第24-27页 |
2.1.4 内耗类型与材料结构关系 | 第27-28页 |
2.2 疲劳破坏及寿命相关研究 | 第28-34页 |
2.2.1 疲劳及相关概念表述 | 第28-30页 |
2.2.2 材料疲劳性能与寿命 | 第30-32页 |
2.2.3 疲劳断裂与损伤研究 | 第32-34页 |
第三章 无损伤试样热机械分析试验 | 第34-43页 |
3.1 引言 | 第34页 |
3.2 试样设计 | 第34-37页 |
3.2.1 试验材料及成分 | 第34页 |
3.2.2 内耗测量设备 | 第34-35页 |
3.2.3 试样设计方案 | 第35-37页 |
3.3 DMA测试方案 | 第37-41页 |
3.3.1 测试模式及驱动力参数 | 第37页 |
3.3.2 温度参数的讨论与设置 | 第37-41页 |
3.4 测试结果与分析 | 第41-42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四章 低周疲劳损伤检测试样的制备 | 第43-53页 |
4.1 引言 | 第43页 |
4.2 疲劳试验设备及疲劳试样 | 第43-45页 |
4.3 低周疲劳试验参数 | 第45-48页 |
4.3.1 光滑试样拉伸试验 | 第45-46页 |
4.3.2 低周疲劳试验参数 | 第46-48页 |
4.4 低周疲劳损伤检测试样制备 | 第48-52页 |
4.4.1 全寿命低周疲劳试验 | 第48-50页 |
4.4.2 损伤检测试样的制备 | 第50-52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五章 疲劳损伤试样的内耗测试与结果 | 第53-61页 |
5.1 引言 | 第53页 |
5.2 疲劳损伤试样的热分析试验 | 第53-54页 |
5.3 内耗测试结果与处理 | 第54-59页 |
5.4 损伤试样的内耗变化 | 第59-60页 |
5.4.1 50℃时损耗模量的变化 | 第59-60页 |
5.4.2 200℃时损耗模量的变化 | 第60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六章 内耗变化的损伤相关性与寿命估测 | 第61-69页 |
6.1 引言 | 第61页 |
6.2 内耗变化与损伤发展的相关性 | 第61-67页 |
6.2.1 疲劳早期位错演变与内耗变化 | 第62-64页 |
6.2.2 裂纹的萌生和扩展与内耗变化 | 第64-66页 |
6.2.3 疲劳后期内耗特征与失稳扩展 | 第66-67页 |
6.3 基于内耗参量的疲劳寿命估测 | 第67-68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9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