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引言 | 第8-9页 |
一、法治之问:本体考察与量化之维 | 第9-14页 |
(一)“法律”之多重面相 | 第9-11页 |
(二)量化“法治”:文化溯源与意义重述 | 第11-14页 |
二、法治指数:理论背景与研究概况 | 第14-19页 |
(一)“法治指数”的知识社会学语境 | 第14-16页 |
(二)研究概况 | 第16-19页 |
三、WGI中的法治指数及其量化过程 | 第19-31页 |
(一)作为一国无形资产的“法治” | 第19-20页 |
(二)治理指标化下的“法治”观 | 第20-26页 |
(三)UCM的逻辑构造 | 第26-31页 |
1.权重配置 | 第26-27页 |
2.计算过程 | 第27-30页 |
3.结果反思与平衡 | 第30-31页 |
四、批判与回应:WGI法治指数争议性问题探究 | 第31-37页 |
(一)是否可用于比较? | 第31-32页 |
(二)数据库之间不相关? | 第32-34页 |
(三)样本偏见 | 第34-35页 |
(四)缺乏透明 | 第35-37页 |
五、反思中国法治指数评估:来自WGI法治指数的启示 | 第37-44页 |
(一)是“参照”而非“依照” | 第40页 |
(二)语境化理解与使用 | 第40-42页 |
(三)评估主体中立与数据来源多样 | 第42-43页 |
(四)接受公众开放性审查与监督 | 第43-44页 |
结语 | 第44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1页 |
致谢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