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10-17页 |
0.1 研究的背景 | 第10-11页 |
0.2 目的和意义 | 第11页 |
0.3 文献综述 | 第11-13页 |
0.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| 第13-15页 |
0.4.1 研究的内容 | 第13-14页 |
0.4.2 研究的方法 | 第14-15页 |
0.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5-17页 |
1 区域经济差异的基本理论 | 第17-21页 |
1.1 区域经济差异的内涵 | 第17-18页 |
1.1.1 差异和协调与非均衡和均衡的关系阐述 | 第17-18页 |
1.1.2 目前研究者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认识 | 第18页 |
1.2 区域经济差异的基本理论 | 第18-21页 |
1.2.1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 | 第18-19页 |
1.2.2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 | 第19-21页 |
2 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| 第21-25页 |
2.1 山东省经济发展概况 | 第21-22页 |
2.2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现状 | 第22-25页 |
3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 | 第25-42页 |
3.1 区域单元的划分和时间序列的选择 | 第25页 |
3.2 区域经济评价方法的选取 | 第25-26页 |
3.3 应用单一指标评价法分析山东省区域经济现状 | 第26-31页 |
3.3.1 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时间特征的探究 | 第26-28页 |
3.3.2 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空间特征的探究 | 第28-31页 |
3.4 应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分析山东省区域经济现状 | 第31-42页 |
3.4.1 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1-32页 |
3.4.2 应用spss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| 第32-42页 |
4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2-51页 |
4.1 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| 第42-48页 |
4.1.1 地理位置与自然资源因素 | 第42-43页 |
4.1.2 历史与政策的因素 | 第43页 |
4.1.3 文化观念与人才素质的差异因素 | 第43-44页 |
4.1.4 劳动密集型产业空间分布不均 | 第44-45页 |
4.1.5 产业结构差异因素 | 第45-46页 |
4.1.6 政府服务能力和市场发育程度差异因素 | 第46-48页 |
4.2 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| 第48-51页 |
4.2.1 影响因素的选取及模型的构造 | 第48-49页 |
4.2.2 面板模型实证分析 | 第49-51页 |
5 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| 第51-58页 |
5.1 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评价 | 第51-52页 |
5.1.1 区域差异对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| 第51-52页 |
5.1.2 区域差异对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| 第52页 |
5.2 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| 第52-58页 |
5.2.1 加大西部内陆地区的财政支出和金融支持 | 第52-53页 |
5.2.2 构建西部内陆地区的特色产业结构 | 第53-54页 |
5.2.3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,提高劳动力素质 | 第54-55页 |
5.2.4 加强市场建设,刺激居民消费 | 第55页 |
5.2.5 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 | 第55-56页 |
5.2.6 提倡城市间良性竞争,出台边境优惠政策 | 第56-57页 |
5.2.7 合理制定并有效实施发展规划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