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文献综述 | 第11-39页 |
1. 糖尿病用药概述 | 第11-13页 |
1.1 糖尿病简介 | 第11页 |
1.2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 | 第11页 |
1.3 胰岛素 | 第11-12页 |
1.4 本研究选取两组联合用药的合理性 | 第12-13页 |
2. 药物经济学相关研究方法及模型介绍 | 第13-24页 |
2.1 药物经济学概述 | 第13页 |
2.2 药物经济学研究类型及常用分析方法 | 第13-14页 |
2.2.1 药物经济学研究类型 | 第13-14页 |
2.2.2 药物经济学常用分析方法 | 第14页 |
2.3 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差异性和不确定性的来源和处理 | 第14-16页 |
2.3.1 差异性和不确定性的来源 | 第14-15页 |
2.3.2 差异性和不确定性的处理 | 第15-16页 |
2.4 现有药物经济学研究模型 | 第16-18页 |
2.5 净效益模型构建 | 第18-24页 |
2.5.1 净效益回归框架的构建原理 | 第18-22页 |
2.5.2 净效益回归框架的统计学特征 | 第22-23页 |
2.5.3 成本阈值的判定标准 | 第23-24页 |
3.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24-31页 |
3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24-29页 |
3.1.1 净效益回归框架应用 | 第24-25页 |
3.1.2 2型糖尿病药物干预及其药物经济学研究 | 第25-29页 |
3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29-31页 |
3.2.1 净效益回归框架应用 | 第29-30页 |
3.2.2 2型糖尿病药物干预及其药物经济学研究 | 第30-31页 |
4. 小结 | 第31-3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2-39页 |
前言 | 第39-48页 |
1. 研究背景 | 第39-40页 |
1.1 2型糖尿病负担严重 | 第39-40页 |
1.2 现有干预措施评价较少 | 第40页 |
1.3 现有研究方法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 | 第40页 |
2.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| 第40-41页 |
2.1 研究目的 | 第40页 |
2.2 研究意义 | 第40-41页 |
2.2.1 理论意义 | 第40-41页 |
2.2.2 实践意义 | 第41页 |
3. 研究内容 | 第41-45页 |
3.1 基线分析 | 第41页 |
3.2 药物经济学评价 | 第41-43页 |
3.2.1 效果评价 | 第41-42页 |
3.2.2 成本评价 | 第42页 |
3.2.3 成本效果评价 | 第42-43页 |
3.3 构建净效益回归模型 | 第43-44页 |
3.4 成本效果、增量成本效果与净效益回归分析法的对比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 研究方法 | 第45-47页 |
4.1 文献研究法 | 第45页 |
4.2 回顾性研究 | 第45页 |
4.3 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45-46页 |
4.3.1 统计描述 | 第45-46页 |
4.3.2 统计推断 | 第46页 |
4.4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| 第46-47页 |
5. 技术路线 | 第47-48页 |
资料与方法 | 第48-87页 |
1. 资料来源 | 第48页 |
2. 研究对象的确定 | 第48-49页 |
3. 数据提取及缺失值处理 | 第49-50页 |
3.1 数据提取 | 第49页 |
3.2 缺失值处理 | 第49-50页 |
4. 药物经济学评价 | 第50-60页 |
4.1 患者基本情况及基线信息分析 | 第50-52页 |
4.2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及分析 | 第52-55页 |
4.3 成本界定及分析 | 第55-57页 |
4.4 成本效果分析 | 第57-58页 |
4.5 亚组分析 | 第58-60页 |
5. 2型糖尿病的净效益回归分析 | 第60-84页 |
5.1 全样本净效益回归分析 | 第60-70页 |
5.2 亚组样本净效益回归分析 | 第70-77页 |
5.3 制作λ-δ散点图 | 第77-78页 |
5.4 净效益及其可信度分析 | 第78-84页 |
6. 成本效果、增量成本效果与净效益回归结果总结 | 第84-87页 |
6.1 成本效果 | 第84页 |
6.2 增量成本效果 | 第84-85页 |
6.3 净效益回归分析结果 | 第85-87页 |
结论与讨论 | 第87-92页 |
1. 净效益回归分析结论 | 第87页 |
2. 讨论 | 第87-92页 |
2.1 净效益回归模型的适用条件 | 第87-89页 |
2.2 关于患者支付意愿λ的讨论 | 第89页 |
2.3 缺失值的识别与处理 | 第89-92页 |
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与局限 | 第92-95页 |
1. 本研究的创新点 | 第92页 |
2. 本研究的局限 | 第92-95页 |
2.1 研究结果可能产生偏倚 | 第92页 |
2.2 回顾性研究及净效益框架的局限性 | 第92-93页 |
2.3 缺乏成本效果阈值λ标准 | 第93页 |
2.4 缺乏敏感性分析 | 第93-9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5-97页 |
致谢 | 第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