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不同尺度的旱灾风险评价研究--以锡林郭勒牧区为例
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1 前言 | 第12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3-17页 |
1.3 研究目标 | 第17页 |
1.4 论文框架 | 第17-18页 |
1.5 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
2 旱灾风险评价理论基础与方法 | 第19-23页 |
2.1 基本理论概念 | 第19-21页 |
2.1.1 旱灾的概述 | 第19页 |
2.1.2 旱灾系统与旱灾风险系统 | 第19-21页 |
2.2 旱灾风险分析模型与方法 | 第21-23页 |
2.2.1 旱灾风险概念模型 | 第21-22页 |
2.2.2 研究方法 | 第22-23页 |
3 大尺度地区旱灾风险评价应用研究 | 第23-40页 |
3.1 研究区概况 | 第23-24页 |
3.1.1 自然地理概况 | 第24页 |
3.1.2 经济概况 | 第24页 |
3.2 数据来源 | 第24-25页 |
3.3 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处理 | 第25-31页 |
3.3.1 指标选择原则 | 第25页 |
3.3.2 建立指标体系 | 第25-26页 |
3.3.3 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26-28页 |
3.3.4 数据处理方法 | 第28-31页 |
3.4 旱灾致险性分析 | 第31-33页 |
3.4.1 历史致险性分析 | 第31-32页 |
3.4.2 潜在致险性分析 | 第32-33页 |
3.4.3 旱灾致险性综合分析 | 第33页 |
3.5 旱灾脆弱性分析 | 第33-37页 |
3.5.1 暴露性分析 | 第33-34页 |
3.5.2 敏感性分析 | 第34-35页 |
3.5.3 应灾能力综合分析 | 第35-36页 |
3.5.4 旱灾脆弱性综合分析 | 第36-37页 |
3.6 锡林郭勒牧区旱灾风险综合分析 | 第37-38页 |
3.7 小结 | 第38-40页 |
4 小尺度地区旱灾风险评价应用研究 | 第40-55页 |
4.1 研究区概况 | 第40-42页 |
4.1.1 自然地理概况 | 第41页 |
4.1.2 经济概况 | 第41-42页 |
4.2 数据来源 | 第42页 |
4.3 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处理 | 第42-44页 |
4.3.1 指标选择原则 | 第42页 |
4.3.2 建立指标体系 | 第42页 |
4.3.3 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42-43页 |
4.3.4 数据处理方法 | 第43-44页 |
4.4 旱灾致险性分析 | 第44-47页 |
4.4.1 历史致险性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4.2 潜在致险性分析 | 第45-46页 |
4.4.3 旱灾致灾性综合分析 | 第46-47页 |
4.5 旱灾脆弱性分析 | 第47-52页 |
4.5.1 暴露性分析 | 第47-48页 |
4.5.2 敏感性分析 | 第48-49页 |
4.5.3 应灾能力综合分析 | 第49-51页 |
4.5.4 旱灾脆弱性综合分析 | 第51-52页 |
4.6 阿巴嘎旗旱灾风险综合分析 | 第52-54页 |
4.7 小结 | 第54-55页 |
5 不同尺度旱灾风险评价的对比分析 | 第55-58页 |
5.1 不同尺度评价的意义 | 第55-56页 |
5.2 指标选择 | 第56-57页 |
5.3 数据精度与可获得性 | 第57页 |
5.4 小结 | 第57-58页 |
6 讨论与结论 | 第58-61页 |
6.1 讨论 | 第58-59页 |
6.2 结论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