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0-12页 |
ABSTRACT | 第12-14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7-28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| 第17-20页 |
1.2 主要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20-22页 |
1.3 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| 第22-26页 |
1.4 研究难点以及创新点 | 第26-28页 |
第2章 信用风险与企业出口:文献综述 | 第28-45页 |
2.1 企业融资约束相关研究 | 第28-31页 |
2.1.1 融资约束的成因 | 第28-29页 |
2.1.2 融资约束的测度 | 第29-31页 |
2.2 银行信用风险与企业融资约束的相关研究 | 第31-36页 |
2.2.1 信用风险的相关研究 | 第31-34页 |
2.2.2 信用风险与融资约束的相关研究 | 第34-36页 |
2.3 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决策 | 第36-40页 |
2.3.1 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决策:理论回顾 | 第36-38页 |
2.3.2 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决策:实证分析 | 第38-40页 |
2.4 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强度 | 第40-43页 |
2.4.1 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强度:理论回顾 | 第40-42页 |
2.4.2 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强度:实证分析 | 第42-43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43-45页 |
第3章 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理论分析 | 第45-60页 |
3.1 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决策理论分析 | 第45-47页 |
3.1.1 理论模型基本设定 | 第45-46页 |
3.1.2 信贷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分析 | 第46-47页 |
3.2 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强度理论分析 | 第47-59页 |
3.2.1 理论模型基本设定 | 第48-50页 |
3.2.2 基于银行信用风险的企业融资约束分析 | 第50-52页 |
3.2.3 信贷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强度的影响分析 | 第52-59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4章 信用风险模型的选择与验证 | 第60-97页 |
4.1 银行信用风险评级体系理论基础与运用 | 第60-65页 |
4.1.1 我国银行的信用风险评级体系 | 第60-61页 |
4.1.2 信息熵与最大熵 | 第61-63页 |
4.1.3 WOE在信用风险评级体系中的理论运用 | 第63-65页 |
4.2 数据来源、变量说明和计量模型 | 第65-75页 |
4.2.1 财务指标变量说明 | 第65-66页 |
4.2.2 数据处理及分析 | 第66-70页 |
4.2.3 计量模型选择及结果讨论 | 第70-75页 |
4.3 信用风险定量指标模型参数验证与选择 | 第75-88页 |
4.3.1 模型参数的验证 | 第75-86页 |
4.3.2 模型参数的选择 | 第86-88页 |
4.4 信用风险定性指标权重参数测算与分析 | 第88-96页 |
4.4.1 定性指标选取 | 第89-90页 |
4.4.2 定性指标权重分析 | 第90-96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96-97页 |
第5章 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决策 | 第97-111页 |
5.1 我国企业的信贷融资约束分析 | 第97-98页 |
5.1.1 信贷融资约束现状 | 第97页 |
5.1.2 信用风险视角下的融资约束 | 第97-98页 |
5.2 数据来源及处理、变量说明和计量模型的选择 | 第98-103页 |
5.2.1 数据来源及处理 | 第99页 |
5.2.2 变量说明 | 第99-103页 |
5.2.3 计量模型的选择 | 第103页 |
5.3 计量模型设定及结果讨论 | 第103-109页 |
5.3.1 信贷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 | 第103-105页 |
5.3.2 信贷融资约束与其他融资约束变量间的交互影响 | 第105-107页 |
5.3.3 信贷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决策的间接影响 | 第107-109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09-111页 |
第6章 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强度 | 第111-125页 |
6.1 数据处理及指标选取 | 第111-114页 |
6.1.1 数据来源及处理 | 第111-113页 |
6.1.2 指标变量选择 | 第113-114页 |
6.2 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决策影响的验证 | 第114-117页 |
6.2.1 Probit选择模型 | 第115页 |
6.2.2 实证检验结果与讨论 | 第115-117页 |
6.3 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强度 | 第117-123页 |
6.3.1 信贷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强度 | 第118-120页 |
6.3.2 商业信用与企业出口强度 | 第120-122页 |
6.3.3 信贷融资、商业信用的交互与企业出口强度 | 第122-123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123-125页 |
第7章 结论、政策启示与下一步研究方向 | 第125-130页 |
7.1 基本结论 | 第125-127页 |
7.2 政策启示 | 第127-128页 |
7.3 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| 第128-130页 |
附录 | 第130-1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3-147页 |
致谢 | 第147-148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148-149页 |
附表 | 第1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