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10-21页 |
0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0.1.1 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0.1.2 选题意义 | 第11-12页 |
0.2 研究现状 | 第12-18页 |
0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0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0.2.3 研究现状总结 | 第18页 |
0.3 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0.3.1 跨学科研究法 | 第18-19页 |
0.3.2 案例分析法 | 第19页 |
0.3.3 比较研究法 | 第19页 |
0.4 创新点与难点 | 第19-21页 |
1 货币国际化理论概述 | 第21-31页 |
1.1 货币国际化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1-22页 |
1.2 货币崛起国本币国际化的外部制约因素 | 第22-24页 |
1.2.1 结构现实主义的观点 | 第22-23页 |
1.2.2 霸权稳定论的观点 | 第23-24页 |
1.3 货币崛起国本币国际化的内部制约因素 | 第24-31页 |
1.3.1 国际政治领导力理论 | 第24-26页 |
1.3.2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国内与国际联动的视角 | 第26-31页 |
2 货币崛起国面临的外部制约分析 | 第31-38页 |
2.1 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对货币崛起国的压力 | 第31-34页 |
2.1.1 体系结构对货币崛起国的经济压力 | 第31-33页 |
2.1.2 体系结构对货币崛起国的政治压力 | 第33-34页 |
2.2 货币主导国对货币崛起国的压力性货币政策 | 第34-38页 |
2.2.1 奖励性货币政策 | 第34-35页 |
2.2.2 惩罚性货币政策 | 第35-36页 |
2.2.3 威胁性货币政策 | 第36-38页 |
3 货币崛起国的路径选择——基于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| 第38-48页 |
3.1 货币崛起的两类路径 | 第38-41页 |
3.1.1 放弃本币的崛起路径 | 第38-40页 |
3.1.2 本币国际化的崛起路径 | 第40-41页 |
3.2 地区货币合作 | 第41-45页 |
3.2.1 德国马克与欧元的经验 | 第41-43页 |
3.2.2 东亚货币合作的阻力 | 第43-45页 |
3.3 单边货币崛起 | 第45-48页 |
3.3.1 日元崛起失败的政治因素 | 第45-46页 |
3.3.2 人民币单边策略的可能性 | 第46-48页 |
4 货币崛起国本币国际化的可能性路径——以人民币国际化为例 | 第48-59页 |
4.1 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 | 第48-55页 |
4.1.1 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内改革基础 | 第48-49页 |
4.1.2 人民币国际化的伙伴外交基础 | 第49-54页 |
4.1.3 人民币国际化的国际制度基础 | 第54-55页 |
4.2 非霸权主导国的可能性 | 第55-59页 |
4.2.1 非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行为体的价值选择 | 第55-56页 |
4.2.2 新型国际货币体系展望 | 第56-59页 |
5 结论与启示 | 第59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| 第77-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