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1 绪论 | 第14-25页 |
1.1 碳糊电极及化学修饰碳糊电极 | 第14-15页 |
1.1.1 碳糊电极 | 第14页 |
1.1.2 化学修饰碳糊电极 | 第14-15页 |
1.1.3 化学修饰电极在分析化学中的意义 | 第15页 |
1.2 聚合物修饰电极 | 第15-19页 |
1.2.1 聚合物修饰电极的种类 | 第15-17页 |
1.2.2 聚合物修饰电极的特点 | 第17-18页 |
1.2.3 聚合物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 | 第18-19页 |
1.3 有机染料修饰剂电极及应用 | 第19-20页 |
1.4 修饰电极常用的表征及测试方法 | 第20-21页 |
1.4.1 修饰电极的表征方法 | 第20页 |
1.4.2 修饰电极的测试方法 | 第20-21页 |
1.5 论文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| 第21-25页 |
1.5.1 论文选题依据 | 第21-24页 |
1.5.2 研究内容 | 第24-25页 |
2 聚茜素红膜修饰碳糊电极对槲皮素的电催化氧化研究 | 第25-36页 |
2.1 实验部分 | 第25-26页 |
2.1.1 仪器与试剂 | 第25-26页 |
2.1.2 CPE的制备 | 第26页 |
2.1.3 PARS/CPE的制备 | 第26页 |
2.1.4 实验方法 | 第26页 |
2.2 结果与讨论 | 第26-34页 |
2.2.1 SEM表征 | 第26-27页 |
2.2.2 电化学表征 | 第27-28页 |
2.2.3 计时电量法表征 | 第28-29页 |
2.2.4 红外光谱表征 | 第29-30页 |
2.2.5 PARS/CPE电极对槲皮素的电催化作用 | 第30页 |
2.2.6 实验条件的优化 | 第30-34页 |
2.3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| 第34页 |
2.4 PARS/CPE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| 第34-35页 |
2.5 干扰实验 | 第35页 |
2.6 样品含量及回收率的测定 | 第35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3 β-环糊精包结物修饰碳糊电极对水体污染物亚甲基蓝的检测 | 第36-47页 |
3.1 实验部分 | 第36-37页 |
3.1.1 仪器与试剂 | 第36-37页 |
3.1.2 CPE的制备 | 第37页 |
3.1.3 PARS/CPE、β-CD/CPE、ARS/β-CD/CPE的制备 | 第37页 |
3.1.4 实验方法 | 第37页 |
3.2 结果与讨论 | 第37-45页 |
3.2.1 SEM表征 | 第37-38页 |
3.2.2 循环伏安表征 | 第38-39页 |
3.2.3 红外光谱表征 | 第39-40页 |
3.2.4 ARS/β-CD/CPE电极对亚甲基蓝的电催化作用 | 第40-41页 |
3.2.5 实验条件的优化 | 第41-45页 |
3.2.6 吸附量计算 | 第45页 |
3.3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| 第45页 |
3.4 ARS/β-CD/CPE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| 第45-46页 |
3.5 干扰实验 | 第46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4 聚大黄酸修饰碳糊电极对甲基橙的电催化氧化研究 | 第47-56页 |
4.1 实验部分 | 第47-48页 |
4.1.1 仪器与试剂 | 第47-48页 |
4.1.2 CPE的制备 | 第48页 |
4.1.3 PR/CPE的制备 | 第48页 |
4.1.4 实验方法 | 第48页 |
4.2 结果与讨论 | 第48-53页 |
4.2.1 循环伏安表征 | 第48-49页 |
4.2.2 计时电量法表征 | 第49页 |
4.2.3 聚大黄酸修饰碳糊电极对甲基橙的电化学响应 | 第49-50页 |
4.2.4 实验条件的优化 | 第50-53页 |
4.3 甲基橙在PR/CPE上的动力学研究 | 第53-54页 |
4.3.1 扩散系数D的计算 | 第53页 |
4.3.2 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f的测定 | 第53-54页 |
4.4 标准曲线及检出限 | 第54页 |
4.5 干扰实验及稳定性和重现性测定 | 第54-55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5 芦丁在聚大黄素/纳米氧化锌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| 第56-68页 |
5.1 实验部分 | 第56-57页 |
5.1.1 仪器与试剂 | 第56-57页 |
5.1.2 CPE和n-ZnO/CPE的制备 | 第57页 |
5.1.3 PE/CPE和PE/n-ZnO/CPE的制备 | 第57页 |
5.1.4 实验方法 | 第57页 |
5.2 结果与讨论 | 第57-65页 |
5.2.1 循环伏安表征 | 第57-58页 |
5.2.2 交流阻抗表征 | 第58-59页 |
5.2.3 计时电量法表征 | 第59页 |
5.2.4 聚合膜的红外光谱表征 | 第59-60页 |
5.2.5 PE/n-ZnO/CPE电极对芦丁的电化学响应 | 第60-61页 |
5.2.6 实验条件的优化 | 第61-65页 |
5.3 吸附量计算 | 第65页 |
5.4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| 第65-66页 |
5.5 干扰实验及重现性和稳定性 | 第66-67页 |
5.6 样品含量及回收率的测定 | 第67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6 双酚A在聚大黄素/介孔二氧化铈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研究 | 第68-77页 |
6.1 实验部分 | 第68-69页 |
6.1.1 仪器与试剂 | 第68-69页 |
6.1.2 CPE和m-CeO_2/CPE的制备 | 第69页 |
6.1.3 PE/CPE和PE/m-CeO_2/CPE的制备 | 第69页 |
6.2 结果与讨论 | 第69-74页 |
6.2.1 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表征 | 第69页 |
6.2.2 修饰电极对双酚A的电催化氧化 | 第69-70页 |
6.2.3 实验条件的优化 | 第70-74页 |
6.3 双酚A在PE/m-CeO_2/CPE上的动力学研究 | 第74页 |
6.3.1 扩散系数D的计算 | 第74页 |
6.3.2 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f的测定 | 第74页 |
6.4 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| 第74-75页 |
6.5 重现性和稳定性测定 | 第75-76页 |
6.6 干扰实验及回收率测定 | 第76页 |
6.7 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7 结论与展望 | 第77-78页 |
致谢 | 第78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88-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