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8-9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9-10页 |
| 引言 | 第11-12页 |
| 第一章 我国民商事仲裁的民间性争议及其根源 | 第12-15页 |
| 1.1 民商事仲裁机构现状 | 第12-14页 |
| 1.2 民商事仲裁行政化和民间性的争议根源 | 第14-15页 |
| 第二章 我国民商事仲裁行政色彩的成因 | 第15-19页 |
| 2.1 民商事仲裁产生的基础决定了其带有行政色彩 | 第15-16页 |
| 2.2 法治环境对仲裁制度的影响导致其带有行政色彩 | 第16页 |
| 2.3 仲裁机构的管理模式证明其是表面行政化 | 第16-17页 |
| 2.4 借助于表面行政色彩有利于仲裁制度扩大影响力 | 第17-19页 |
| 第三章 仲裁制度民间性的源泉——当事人的自愿性 | 第19-22页 |
| 3.1 当事人的自愿性是仲裁民间性的最直接元素 | 第19-20页 |
| 3.2 仲裁程序尊重了当事人的自愿性 | 第20-21页 |
| 3.3 当事人的自愿性的不可替代性 | 第21-22页 |
| 第四章 公信力塑造了仲裁制度的民间性 | 第22-25页 |
| 4.1 公信力是仲裁制度存在的基础 | 第22-23页 |
| 4.2 仲裁员公信力的现状 | 第23-24页 |
| 4.3 我国仲裁制度公信力的主要来源 | 第24-25页 |
| 第五章 仲裁制度民间性的充分体现——临时仲裁制度 | 第25-28页 |
| 5.1 我国临时仲裁制度的学术探讨 | 第25-26页 |
| 5.2 我国临时仲裁的现实可行性 | 第26-27页 |
| 5.3 我国引入临时仲裁制度的设想 | 第27-28页 |
| 第六章 我国民商事仲裁民间化的路径 | 第28-32页 |
| 6.1 我国民商事仲裁制度民间化存在的问题 | 第28-29页 |
| 6.2 我国民商事仲裁民间化存在问题的对策 | 第29-31页 |
| 6.3 我国民商事仲裁民间化的成果 | 第31-32页 |
| 第七章 结语 | 第32-3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3-35页 |
| 致谢 | 第35-36页 |
|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3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