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30页 |
1.1 发光概述 | 第11-13页 |
1.1.1 发光的定义 | 第11页 |
1.1.2 发光的分类 | 第11-13页 |
1.2 稀土发光材料概述 | 第13-17页 |
1.2.1 稀土元素简介 | 第13页 |
1.2.2 稀土元素的电子结构及光谱项 | 第13-16页 |
1.2.3 三价稀土离子的特征跃迁 | 第16-17页 |
1.3 光致发光的光转化类型 | 第17-18页 |
1.3.1 下转换发光 | 第18页 |
1.3.2 上转换发光 | 第18页 |
1.4 稀土发光材料的优点 | 第18-19页 |
1.5 稀土掺杂白光LED材料 | 第19-21页 |
1.5.1 合成白光LED的途径 | 第19-20页 |
1.5.2 白光LED光源的特点 | 第20-21页 |
1.6 稀土荧光粉常见的制备方法 | 第21-24页 |
1.6.1 高温固相法 | 第21-22页 |
1.6.2 燃烧法 | 第22页 |
1.6.3 沉淀法 | 第22-23页 |
1.6.4 水热法 | 第23页 |
1.6.5 溶胶-凝胶法 | 第23-24页 |
1.7 荧光粉的表征 | 第24-28页 |
1.7.1 结构表征 | 第24-26页 |
1.7.2 形貌表征:扫描电子显微法(SEM) | 第26页 |
1.7.3 光谱表征 | 第26-27页 |
1.7.4 荧光色度表征 | 第27-28页 |
1.8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| 第28-30页 |
第2章 样品的制备与表征方法 | 第30-33页 |
2.1 实验试剂及实验仪器 | 第30-31页 |
2.2 样品的制备 | 第31-32页 |
2.3 样品的表征 | 第32-33页 |
第3章 Ba_3Gd(PO_4)_3:Eu~(3+)荧光粉的发光性质研究 | 第33-44页 |
3.1 引言 | 第33页 |
3.2 样品的结构与表征 | 第33-34页 |
3.3 温度恒定条件下样品的发光性质研究 | 第34-38页 |
3.3.1 样品的激发光谱 | 第34-35页 |
3.3.2 样品的发射光谱 | 第35-36页 |
3.3.3 ~5D_0能级荧光的浓度猝灭及其猝灭机理 | 第36-38页 |
3.4 ~5D_0能级荧光的温度猝灭及其猝灭机理 | 第38-41页 |
3.5 光学跃迁计算 | 第41-43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4章 GdNbO_4:Sm~(3+)荧光粉的发光性质研究 | 第44-51页 |
4.1 引言 | 第44页 |
4.2 样品的结构与表征 | 第44-45页 |
4.3 温度恒定条件下样品的发光性质研究 | 第45-48页 |
4.3.1 样品的激发光谱 | 第45-46页 |
4.3.2 样品的发射光谱 | 第46-47页 |
4.3.3 浓度猝灭及其猝灭机理 | 第47-48页 |
4.4 样品的色度学分析 | 第48-50页 |
4.4.1 不同掺杂浓度样品的色坐标 | 第48-49页 |
4.4.2 不同温度下样品的色坐标 | 第49-50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5章 GdNbO_4:Dy~(3+)荧光粉的发光性质研究 | 第51-60页 |
5.1 引言 | 第51页 |
5.2 样品的结构与表征 | 第51-52页 |
5.3 样品的发光性质研究 | 第52-54页 |
5.3.1 样品的激发光谱 | 第52-53页 |
5.3.2 样品的发射光谱 | 第53-54页 |
5.4 样品的浓度猝灭 | 第54-55页 |
5.5 样品的温度猝灭 | 第55-56页 |
5.6 样品的色度学分析 | 第56-59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结论 | 第60-62页 |
展望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| 第69-70页 |
致谢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