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分析化学论文

新型香豆素类比率型荧光探针的设计、合成及性质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38页
    1.1 概述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荧光探针的基本结构及识别机理第10-12页
    1.2 氟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第1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利用氢键的作用来检测氟离子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利用断裂硅氧键的作用来检测氟离子第16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利用氟-硼亲和的作用来检测氟离子第21-23页
    1.3 银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第23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基于络合型的银离子探针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基于反应型的银离子探针第27-30页
    1.4 本文研究内容第30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30-38页
第二章 氟离子荧光探针的设计、合成及应用研究第38-62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38-40页
    2.2 实验部分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试剂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仪器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探针CS1,CS2和CS3的合成与表征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分析实验方法第42-43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讨论第43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探针对氟离子检测机里的探究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探针的紫外-可见吸收光谱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探针的荧光滴定曲线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pH对探针荧光强度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助溶剂对探针荧光强度的影响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探针的选择性与干扰性研究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探针对氟离子响应的动力学研究第53-55页
    2.4 单晶结构第55-59页
    2.5 实验结论第59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59-62页
第三章 银离子荧光探针的设计、合成及应用研究第62-90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62-63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63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试剂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仪器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探针的合成与表征第63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分析实验方法第66-68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68-8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探针对银离子检测机里的研究第68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紫外-可见吸收光谱研究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探针对银离子的选择性与干扰性研究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探针对银离子的荧光滴定分析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pH与助溶剂对探针荧光性质的影响第77-7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探针对银离子响应速率的研究第79-8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探针对银离子络合比的研究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8 探针对银离子可视化选择性研究第82-83页
    3.4 单晶结构第83-86页
    3.5 实验结论第86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86-90页
全文总结第90-92页
附图第92-110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10-112页
致谢第112页

论文共11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利用钯催化C(sp~2)-H键活化策略合成N杂环反应的研究
下一篇:铜催化的自由基氧化偶联合成四羰基化合物的反应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