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30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2页 |
1.2 课题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1.3 课题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4 课题创新性 | 第14-15页 |
1.5 水性聚氨酯(WPU) | 第15-21页 |
1.5.1 水性聚氨酯的分类 | 第15-17页 |
1.5.2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工艺 | 第17-19页 |
1.5.3 水性聚氨酯的应用 | 第19-20页 |
1.5.4 水性聚氨酯的性能特点 | 第20-21页 |
1.6 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 | 第21-25页 |
1.6.1 羧酸型水性聚氨酯 | 第21-22页 |
1.6.2 磺酸型水性聚氨酯 | 第22-24页 |
1.6.3 羧酸/磺酸型水性聚氨酯 | 第24-25页 |
1.7 影响性能的基本因素 | 第25-27页 |
1.7.1 软段对性能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1.7.2 硬段对性能的影响 | 第26页 |
1.7.3 温度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1.8 水性聚氨酯的发展现状 | 第27-30页 |
1.8.1 国外的发展现状 | 第27-28页 |
1.8.2 国内的发展现状 | 第28-30页 |
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30-40页 |
2.1 实验原料 | 第30-31页 |
2.2 实验仪器及设备 | 第31-32页 |
2.3 阴离子水性聚氨酯的合成 | 第32-35页 |
2.3.1 阴离子水性聚氨酯的合成路线 | 第32-33页 |
2.3.2 合成过程中的重要化学反应 | 第33-35页 |
2.4 测试及表征方法 | 第35-40页 |
2.4.1 固含量的测定 | 第35页 |
2.4.2 耐醇性测试 | 第35-36页 |
2.4.3 耐水性测试 | 第36页 |
2.4.4 贮存稳定性测试 | 第36页 |
2.4.5 粘度测试 | 第36页 |
2.4.6 接触角的测试 | 第36页 |
2.4.7 NCO终点值的测定 | 第36-37页 |
2.4.8 铅笔硬度的测试 | 第37-38页 |
2.4.9 摆杆硬度的测试 | 第38页 |
2.4.10 傅里叶红外图谱测试(FTIR) | 第38页 |
2.4.11 透射电镜测试(TEM) | 第38页 |
2.4.12 热重分析测试(TGA) | 第38-39页 |
2.4.13 核磁氢谱测试(1H-NMR) | 第39页 |
2.4.14 粒径的测试 | 第39-40页 |
第三章 羧酸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| 第40-58页 |
3.1 羧酸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原理 | 第41页 |
3.2 羧酸型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| 第41-42页 |
3.3 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 | 第42-44页 |
3.4 影响产品外观和性能的因素 | 第44-51页 |
3.4.1 聚酯二元醇种类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3.4.2 异氰酸酯种类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3.4.3 亲水单体用量的影响 | 第47-49页 |
3.4.4 小分子扩链剂种类及用量的影响 | 第49-51页 |
3.5 羧酸型水性聚氨酯的性能分析和结构表征 | 第51-56页 |
3.5.1 羧酸型水性聚氨酯产品的各项性能测试 | 第51-52页 |
3.5.2 WPU-1 的透射电镜图(TEM) | 第52页 |
3.5.3 WPU-1 的核磁氢谱图分析(1H-NMR) | 第52-54页 |
3.5.4 WPU-1 的红外图谱分析(FTIR) | 第54-55页 |
3.5.5 WPU-1 的粒径分析 | 第55页 |
3.5.6 WPU-1 的热重分析(TGA) | 第55-56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56-58页 |
第四章 羧酸/磺酸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| 第58-72页 |
4.1 羧酸/磺酸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原理 | 第59页 |
4.2 羧酸/磺酸型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| 第59-60页 |
4.3 影响产品外观和性能的因素 | 第60-66页 |
4.3.1 聚酯二元醇种类和配比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4.3.2 小分子扩链剂种类及用量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4.3.3 总亲水扩链剂含量的影响 | 第62-64页 |
4.3.4 总亲水扩链剂中DMPA含量的影响 | 第64-65页 |
4.3.5 有机硅含量的影响 | 第65-66页 |
4.4 产品配漆实验 | 第66页 |
4.5 羧酸/磺酸型水性聚氨酯的性能分析和结构表征 | 第66-70页 |
4.5.1 WPU-2 的各项性能测试 | 第66-67页 |
4.5.2 WPU-2 的红外谱图分析(FT-IR) | 第67-68页 |
4.5.3 WPU-2 的透射电镜图(TEM) | 第68-69页 |
4.5.4 WPU-2 的热重分析(TGA) | 第69-70页 |
4.5.5 WPU-2 的粒径分析 | 第70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70-72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2-74页 |
5.1 主要结论 | 第72-73页 |
5.2 前景展望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80页 |
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| 第80-82页 |
致谢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