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1 研究综述 | 第8-12页 |
1.1 森林可燃物负荷量模型 | 第8-9页 |
1.2 地表可燃物负荷量的测定方法 | 第9页 |
1.3 地表可燃物负荷量与林分因子相关性研究 | 第9-10页 |
1.4 可燃物的管理 | 第10-11页 |
1.4.1 修枝 | 第10页 |
1.4.2 割灌 | 第10页 |
1.4.3 枯枝落叶的清理 | 第10-11页 |
1.4.4 林分密度的调整 | 第11页 |
1.5 本研究的意义 | 第11-12页 |
2 研究地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| 第12-16页 |
2.1 试验地概况 | 第12-13页 |
2.2 样地的设置 | 第13-15页 |
2.3 测定因子和测定方法 | 第15-16页 |
2.3.1 地形数据及林分因子的测定 | 第15页 |
2.3.2 可燃物取样与测定 | 第15页 |
2.3.3 可燃物负荷量、含水率指标的测定 | 第15-16页 |
2.4 数据处理方法 | 第16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16-33页 |
3.1 不同林分类型地表可燃物负荷量组成特征 | 第16-21页 |
3.1.1 不同林分类型地表可燃物负荷量组成 | 第16-18页 |
3.1.2 不同林分地表可燃物类型划分 | 第18-21页 |
3.2 不同林分类型地表可燃物负荷量与林分因子相关性 | 第21-23页 |
3.2.1 山杨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与林分因子相关性 | 第21页 |
3.2.2 白桦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与林分因子相关性 | 第21-22页 |
3.2.3 油松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与林分因子相关性 | 第22-23页 |
3.2.4 华北落叶松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与林分因子相关性 | 第23页 |
3.3 不同林分类型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多元回归模型 | 第23-33页 |
3.3.1 不同林分类型灌木可燃物负荷量回归模型 | 第23-26页 |
3.3.2 不同林分类型草本可燃物负荷量回归模型 | 第26-29页 |
3.3.3 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可燃物负荷量回归模型 | 第29-31页 |
3.3.4 不同林分类型地表可燃物总负荷量回归模型 | 第31-33页 |
4 结论与讨论 | 第33-40页 |
4.1 结论 | 第33-35页 |
4.1.1 不同林分类型可燃物负荷量特征 | 第33-34页 |
4.1.2 不同林分类型地表可燃物与林分因子相关性 | 第34页 |
4.1.3 不同林分类型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回归模型 | 第34-35页 |
4.2 讨论 | 第35-36页 |
4.3 不同林分类型地表可燃物的管理和调控建议 | 第36-40页 |
4.3.1 山杨林 | 第36-37页 |
4.3.2 白桦林 | 第37页 |
4.3.3 油松林 | 第37页 |
4.3.4 落叶松林 | 第37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4页 |
Abstract | 第44-45页 |
致谢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