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前言 | 第12-23页 |
1 研究背景 | 第12-14页 |
1.1 膀胱肿瘤患者的流行病学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 膀胱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现状 | 第13页 |
1.3 膀胱肿瘤患者自护能力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2 延续护理的研究现状 | 第14-21页 |
2.1 国外延续护理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9页 |
2.2 国内延续护理研究现状 | 第19-21页 |
2.3 尿路造口患者的延续护理现状 | 第21页 |
3 文献小结与立题 | 第21页 |
4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21-22页 |
5 理论依据及操作性定义 | 第22-23页 |
5.1 理论依据 | 第22页 |
5.2 操作性定义 | 第22-23页 |
对象和方法 | 第23-29页 |
1 研究对象 | 第23页 |
2 研究方法 | 第23页 |
2.1 样本量的估计 | 第23页 |
2.2 抽样及分组方法 | 第23页 |
3 评价指标 | 第23-25页 |
3.1 一般资料问卷 | 第23-24页 |
3.2 造口相关情况表 | 第24页 |
3.3 尿路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(the urostomy education scale) | 第24页 |
3.4 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 | 第24页 |
3.5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(WHO quality of life-100,WHOQOL-100) | 第24-25页 |
4 延续护理干预方案 | 第25-26页 |
4.1 对照组干预方法 | 第25页 |
4.2 干预组干预方案 | 第25-26页 |
5 收集资料 | 第26-27页 |
6 资料的分析方法 | 第27页 |
7 质量控制 | 第27页 |
7.1 在科研设计阶段 | 第27页 |
7.2 调查表收集阶段 | 第27页 |
7.3 统计数据的处理阶段 | 第27页 |
8 伦理原则 | 第27-28页 |
9 研究技术路线 | 第28-29页 |
研究结果 | 第29-34页 |
1 样本脱落情况 | 第29页 |
2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 | 第29-32页 |
2.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| 第29-30页 |
2.2 两组尿路造口患者干预前自护能力的比较 | 第30-31页 |
2.3 两组尿路造口患者干预前造口相关情况比较 | 第31页 |
2.4 干预前两组尿路造口患者自我效能比较 | 第31页 |
2.5 干预前两组尿路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| 第31-32页 |
3 延续护理方案干预效果分析 | 第32-34页 |
3.1 干预前后两组尿路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比较 | 第32页 |
3.2 干预前后两组尿路造口患者自我效能总分比较 | 第32页 |
3.3 干预前后尿路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| 第32-34页 |
讨论 | 第34-39页 |
1 延续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| 第34-36页 |
1.1 延续护理能提高尿路造口术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| 第34-35页 |
1.2 延续护理提高尿路造口术后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 | 第35页 |
1.3 延续护理能提高尿路造口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| 第35-36页 |
2 研究启示 | 第36-37页 |
2.1 持续开展延续护理工作 | 第36-37页 |
2.2 注重充分利用社会力量 | 第37页 |
2.3 健全完善的社区护理体系 | 第37页 |
3 研究的局限性和建议 | 第37-38页 |
3.1 研究的局限性 | 第37-38页 |
3.2 建议 | 第38页 |
4 小结 | 第38-39页 |
结论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7页 |
附录 | 第47-61页 |
综述 尿路造口患者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 | 第61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7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7-69页 |
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