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麦论文--小麦论文

黑河中游绿洲农田水热平衡分析

致谢第1-7页
摘要第7-9页
ABSTRACT第9-14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4-26页
   ·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·研究进展第15-26页
     ·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特征第15-18页
     ·内陆河流域绿洲农田水文过程第18-22页
     ·涡度相关方法及其在旱区通量研究中的应用第22-26页
第二章 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26-42页
   ·研究区概况第26-29页
     ·研究区气候第26-27页
     ·研究区土壤第27-29页
   ·研究内容第29-30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30-42页
     ·实验区布设与田间数据获取第30-31页
     ·涡度相关法测量原理及其在本区的适应性第31-33页
     ·涡度相关系统数据可靠性检验及误差校正第33-37页
     ·绿洲农田能量平衡分析方法第37-38页
     ·绿洲农田水量平衡分析方法第38-39页
     ·数据处理第39-42页
第三章 黑河中游绿洲农田能量平衡分析第42-80页
   ·绿洲农田的辐射特征分析第42-53页
     ·短波辐射变化特征分析第43-46页
     ·长波辐射及其变化特征分析第46-48页
     ·生育期净辐射通量特征及分配第48-53页
   ·绿洲农田感热通量变化及分配特征第53-57页
     ·生育期感热通量日变化第53-55页
     ·生育期感热通量变化第55-56页
     ·生育期感热通量与净辐射比第56-57页
   ·绿洲农田地表潜热通量变化及分配特征第57-60页
     ·生育期潜热通量日变化第57-59页
     ·生育期潜热通量第59-60页
     ·生育期潜热通量变化及与净辐射比第60页
   ·荒漠绿洲农田地表土壤热通量变化及分配特征第60-63页
     ·生育期土壤热通量日变化第61-62页
     ·生育期土壤热通量变化第62-63页
   ·荒漠绿洲农田热储通量分析第63-73页
     ·冠层大气潜热存储通量第65-67页
     ·冠层大气感热存储通量第67-68页
     ·植被冠层热储通量第68-70页
     ·光合作用储能第70-71页
     ·土壤热储通量第71-72页
     ·热储通量与净辐射对比分析第72-73页
   ·荒漠绿洲农田能量闭合分析第73-76页
     ·生育期日尺度上能量闭合分析第73-75页
     ·生育期能量闭合分析第75-76页
   ·对能量不闭合因素分析第76-78页
     ·观测环境第76页
     ·观测设备精度第76-77页
     ·观测数据修正第77页
     ·对能量平衡中净辐射消耗项的忽略第77-7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8-80页
第四章 黑河中游绿洲农田水量补给第80-94页
   ·黑河流域荒漠绿洲的降水变化与分布特征第80-84页
     ·黑河中游多年降水分布及变化特征第80-81页
     ·黑河中游降水年内分布特征第81-82页
     ·降水对农田土壤水分影响第82-84页
   ·黑河中游绿洲农田的灌溉模式第84-88页
     ·研究区灌水第84-85页
     ·农田灌溉对土壤水分影响第85-88页
   ·闲置期农田土壤水分补给第88-90页
     ·非生育期农田地下水位变化第88-89页
     ·地下水位变化对浅层土壤水分影响第89-90页
   ·冬灌补水及对土壤水分影响第90-92页
   ·春小麦农田补水量第92-9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3-94页
第五章 春小麦农田土壤储水量动态变化第94-104页
   ·春小麦生育期农田土壤储水量第94-99页
     ·灌水过程对各层土壤储水量影响第94-97页
     ·全生育期土壤储水量变化第97-99页
   ·闲置期农田土壤储水量第99-100页
   ·冬季灌溉农田储水量第100-10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01-104页
第六章 春小麦生育期农田蒸散量分析与水量平衡第104-128页
   ·荒漠绿洲农田蒸散特征分析第104-107页
     ·蒸散量日变化分析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·蒸散量年变化第105-107页
   ·蒸散量影响因子分析第107-116页
     ·蒸散量与净辐射第107-109页
     ·蒸散量与大气温度第109-111页
     ·蒸散量与饱和水汽压第111-112页
     ·蒸散量与相对湿度第112-113页
     ·蒸散量与表层土壤水分第113-115页
     ·蒸散与风速第115-116页
   ·H_2O-CO_2浓度脉冲负相关法分解农田蒸散量第116-123页
     ·H_2O-CO_2浓度脉冲负相关模型第117-120页
     ·灌水间期农田蒸散量分析第120-122页
     ·蒸散量分离结果评价第122-123页
   ·一次农田灌水水量消耗分配第123-126页
   ·春小麦农田水量平衡分析第12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26-128页
第七章 结论与展望第128-132页
   ·主要结论第128-130页
   ·需进一步研究问题第130-132页
参考文献第132-146页
作者简介第146页

论文共14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独脚金内酯介导的水稻和烟草化感与种间竞争的研究
下一篇:黄土丘陵区两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、碳氮库和碳固存特征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