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2页 |
第1章 实验研究 | 第12-39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12-21页 |
·实验动物选择 | 第12页 |
·试剂和材料 | 第12-13页 |
·仪器和设备 | 第13页 |
·建立实验动物模型 | 第13-15页 |
·微种植体支抗植入 | 第15-16页 |
·微种植体支抗负载 | 第16-17页 |
·荧光标记 | 第17页 |
·标本采集 | 第17-19页 |
·观察指标 | 第19-20页 |
·统计学分析 | 第20-21页 |
·结果 | 第21-27页 |
·各组大鼠血清 T3、T4、TSH 水平 | 第21页 |
·一般情况观察 | 第21-22页 |
·骨密度(bone mineral density, BMD)测定 | 第22-23页 |
·微种植体骨内移动距离 | 第23页 |
·骨组织磨片的荧光组织学观察 | 第23-25页 |
·骨结合率比较 | 第25页 |
·微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形态学观察 | 第25-27页 |
·讨论 | 第27-34页 |
·甲亢大鼠实验模型的建立 | 第27-28页 |
·微种植体在正畸临床的应用 | 第28-29页 |
·甲亢状态下微种植体植入时机的选择对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·微种植体加载力值的选择 | 第30-31页 |
·甲亢状态下微种植体的稳定性 | 第31-34页 |
·结论 | 第34-3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5-39页 |
第2章 综述 微种植支抗在正畸临床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| 第39-48页 |
·微种植体的发展历史 | 第39页 |
·支抗概念和微种植体的作用原理 | 第39-40页 |
·微种植体的临床应用 | 第40-44页 |
·微种植体的植入 | 第40-41页 |
·微种植体的加载时机 | 第41-42页 |
·微种植体负载力值 | 第42页 |
·微种植体的植入部位的选择 | 第42-43页 |
·微种植体植入术的并发症以及预防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8页 |
致谢 | 第48-49页 |
导师简介 | 第49-50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0-51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