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2页 |
| 本文部分缩写的中英文对照 | 第12-13页 |
| 引言 | 第13-15页 |
| 上篇 文献综述 | 第15-45页 |
| 第一章 猪圆环病毒2型的研究进展 | 第15-27页 |
| 1 病原学 | 第15-16页 |
| 2 流行病学 | 第16页 |
| 3 发病机制 | 第16-20页 |
| ·致病机理 | 第16-17页 |
| ·入侵 | 第17-19页 |
| ·复制和释放 | 第19-20页 |
| 4 预防措施 | 第20-22页 |
| ·加强管理和消毒 | 第20页 |
| ·免疫接种 | 第20-2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22-27页 |
| 第二章 病毒与微丝骨架互作的研究进展 | 第27-45页 |
| 1 微丝骨架 | 第27-32页 |
| ·微丝的形态结构 | 第27-28页 |
| ·微丝结合蛋白 | 第28-29页 |
| ·Rho家族GTP酶 | 第29-31页 |
| ·药物对微丝骨架的调节 | 第31-32页 |
| 2 病毒与微丝骨架的互作 | 第32-36页 |
| ·病毒入侵与微丝骨架的互作 | 第32-34页 |
| ·病毒复制与微丝骨架的互作 | 第34-35页 |
| ·病毒释放与微丝骨架的互作 | 第35-36页 |
| 3 小结 | 第36-3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8-45页 |
| 下篇 试验研究 | 第45-73页 |
| 第三章 猪圆环病毒2型对猪小肠上皮细胞感染模型的初步建立 | 第45-57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45-48页 |
| ·病毒与细胞 | 第45页 |
| ·主要试剂 | 第45页 |
| ·主要材料与仪器 | 第45-46页 |
| ·细胞培养 | 第46页 |
| ·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病毒滴度 | 第46页 |
| ·光学显微镜观察 | 第46页 |
| ·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| 第46-47页 |
| ·流式细胞术检测 | 第47页 |
| ·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拷贝数 | 第47-48页 |
| ·数据分析及统计 | 第48页 |
| 2 结果 | 第48-53页 |
| ·IPEC-J2细胞感染PCV2后的形态学变化 | 第48-50页 |
| ·IPEC-J2细胞对PCV2的易感性 | 第50-53页 |
| 3 讨论 | 第53-5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5-57页 |
| 第四章 猪圆环病毒2型与猪小肠上皮细胞微丝骨架互作的研究 | 第57-73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57-61页 |
| ·病毒与细胞 | 第57-58页 |
| ·主要试剂 | 第58页 |
| ·主要材料与仪器 | 第58页 |
| ·细胞培养 | 第58页 |
| ·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微丝骨架的变化 | 第58页 |
| ·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微丝骨架的变化 | 第58-59页 |
| ·微丝骨架对PCV2感染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| ·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微丝骨架信号通路在mRNA水平上的变化 | 第60页 |
| ·数据分析及统计 | 第60-61页 |
| 2 结果 | 第61-67页 |
| ·IPEC-J2细胞感染PCV2后微丝骨架的变化 | 第61-63页 |
| ·药物处理微丝骨架后对PCV2生命周期的影响 | 第63-67页 |
| ·微丝骨架信号通路在mRNA水平上的变化 | 第67页 |
| 3 讨论 | 第67-70页 |
| Abstract | 第70-7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1-73页 |
| 全文结论 | 第73-75页 |
| 论文发表情况 | 第75-77页 |
| 致谢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