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1 前言 | 第11-15页 |
·选题依据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目的和内容 | 第12-15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5-30页 |
·肌肉生物力学 | 第15-24页 |
·肌纤维的长度-张力关系 | 第15-16页 |
·肌肉整体的长度-张力关系 | 第16-21页 |
·速度-张力关系 | 第21-22页 |
·长度-速度-张力关系 | 第22-23页 |
·表面肌电与肌力的关系 | 第23-24页 |
·关节肌肉力分布模型 | 第24-30页 |
·关节肌肉力分布问题分析 | 第24-25页 |
·简化方法 | 第25页 |
·使用优化方法解决关节肌肉力分布问题 | 第25-26页 |
·逆动力学模型 | 第26-27页 |
·正动力学模型 | 第27-28页 |
·基于肌电信号的双子模型 | 第28-29页 |
·模型的验证 | 第29-30页 |
3 研究方法 | 第30-53页 |
·研究路线 | 第30-32页 |
·膝关节肌肉力分布模型 | 第32-42页 |
·下肢骨骼肌肉模型 | 第32-36页 |
·肌肉收缩模型 | 第36-38页 |
·肌肉生理模型 | 第38-42页 |
·模型假设 | 第42-43页 |
·肌肉模型的验证 | 第43-46页 |
·静态验证 | 第43-46页 |
·动态验证 | 第46页 |
·敏感度分析 | 第46-47页 |
·静态肌肉收缩力的敏感度分析 | 第47页 |
·动态肌肉收缩力的敏感度分析 | 第47页 |
·实验数据采集 | 第47-49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47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47-48页 |
·数据采集过程 | 第48-49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49-53页 |
·数据的基本处理 | 第49-50页 |
·肌肉的长度和收缩速度的确定方法 | 第50页 |
·优化方法 | 第50-51页 |
·相似度的评价 | 第51-53页 |
4 研究结果 | 第53-66页 |
·标定过程的结果 | 第53-56页 |
·标定动作中的肌肉合力矩与关节合力矩 | 第53-55页 |
·通过标定过程得到的个体化肌肉生物力学参数 | 第55-56页 |
·静态验证模拟结果 | 第56-59页 |
·文献实验数据与模型模拟结果的比较 | 第56-58页 |
·肌群内部的比例分配 | 第58-59页 |
·静态验证的敏感度分析 | 第59-61页 |
·动态模型模拟结果 | 第61-62页 |
·动态模型的敏感度分析 | 第62-66页 |
5 分析和讨论 | 第66-75页 |
·模型的有效性 | 第67-73页 |
·敏感度分析 | 第73-74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74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81页 |
附件1 肌电驱动优化模型软件介绍 | 第81-87页 |
附件2 标定动作股四头肌力矩与膝关节伸膝合力矩的比较 | 第87-91页 |
附件3 验证动作股四头肌力矩与膝关节伸膝合力矩的比较 | 第91-95页 |
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