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诉讼法论文--刑事诉讼法论文

刑事和解在死刑案件中的适用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8页
第1章 绪论第8-15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8页
   ·研究意义第8-9页
   ·文献综述第9-13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第9-10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现状第10-13页
   ·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13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·创新点第14-15页
第2章 刑事和解概述第15-24页
   ·刑事和解概念的学理界定第15-18页
     ·刑事和解的概念第15页
     ·刑事和解与相关概念的比较第15-18页
   ·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第18-21页
     ·刑事和解适用范围的规范性界定第18页
     ·关于刑事和解适用范围的争议第18-19页
     ·刑事和解可以适用于死刑案件第19-21页
   ·死刑案件刑事和解具有的特殊性第21-24页
     ·死刑和解主体的特殊性第21-22页
     ·死刑和解范围的有限性第22页
     ·死刑和解阶段的有限性第22-23页
     ·死刑和解量刑宽度的有限性第23页
     ·死刑和解方式的适当性第23-24页
第3章 死刑案件刑事和解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24-30页
   ·死刑案件刑事和解的必要性第24-25页
     ·规范死刑案件刑事和解的现实需求第24页
     ·符合废除死刑的国际趋势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妥善解决死刑案件被告方与被害方的矛盾第25页
   ·死刑案件刑事和解的可行性第25-30页
     ·死刑案件刑事和解的现实疑虑第25-27页
     ·死刑案件刑事和解的可行性分析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·死刑和解争议的实质第27页
       ·死刑和解的可行性分析第27-30页
第4章 域外刑事和解制度对我国死刑和解的借鉴和启示第30-34页
   ·美国第30-31页
   ·英国第31-32页
   ·德国第32页
   ·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第32-34页
第5章 死刑案件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的构建第34-44页
   ·死刑和解制度的适用范围第34-35页
   ·死刑和解制度的当事人和参与人第35-37页
     ·死刑和解的当事人第35-36页
     ·死刑和解的参与人第36-37页
   ·死刑案件刑事和解的条件第37-40页
     ·案件事实清楚,证据确实充分第37-38页
     ·被告人认罪并真诚悔罪第38页
     ·获得被害人谅解第38-39页
     ·双方必须自愿第39页
     ·刑事和解协议内容必须合法,不得违背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第39-40页
   ·死刑和解制度的程序规则第40-42页
     ·死刑和解程序的启动第40-41页
     ·死刑和解的协商过程第41页
     ·死刑和解协议的审查和确认第41-42页
     ·死刑和解后的裁判结果第42页
   ·死刑案件刑事和解的效力第42-44页
     ·对司法机关的效力第42-43页
     ·对双方当事人的效力第43-44页
结语第44-45页
参考文献第45-47页
附录第47-49页
致谢第49页

论文共4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重新仲裁制度的完善
下一篇:中国传统“法官”衣冠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