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路径转换的历史分析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引言 | 第8-14页 |
| (一)选题背景 | 第8-9页 |
| (二)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9-11页 |
| 1.国内研究综述 | 第9-10页 |
| 2.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0-11页 |
| (三)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| (四)研究目的 | 第11-12页 |
| (五)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| (六)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| 第13-14页 |
| 1.创新点 | 第13页 |
| 2.不足之处 | 第13-14页 |
| 一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化路径 | 第14-20页 |
| (一)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基本内涵和必要性 | 第14-16页 |
| 1.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基本内涵 | 第14-16页 |
| 2.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必要性 | 第16页 |
| (二)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实现路径 | 第16-20页 |
| 1.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| 第17-19页 |
| 2.马克思主义的认同 | 第19-20页 |
| 二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众化路径 | 第20-26页 |
| (一)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和必要性 | 第20-22页 |
| 1.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 | 第20-21页 |
| 2.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| 第21-22页 |
| (二)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| 第22-26页 |
| 1.“精英化”向大众化的转变 | 第22-24页 |
| 2.“学理化”向通俗化的转变 | 第24-26页 |
| 三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路径 | 第26-32页 |
| (一)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基本内涵和必要性 | 第26-28页 |
| 1.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基本内涵 | 第27页 |
| 2.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必要性 | 第27-28页 |
| (二)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实现路径 | 第28-32页 |
| 1.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自觉运用 | 第28-30页 |
| 2.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| 第30-32页 |
| 四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路径 | 第32-38页 |
| (一)马克思主义创新的基本内涵和必要性 | 第32-34页 |
| 1.马克思主义创新的基本内涵 | 第32-33页 |
| 2.马克思主义创新的必要性 | 第33-34页 |
| (二)马克思主义创新的实现路径 | 第34-38页 |
| 1.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的反思 | 第34-35页 |
| 2.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 | 第35-3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8-43页 |
| 结语 | 第43-44页 |
| 致谢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