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饮料作物论文--茶论文

‘紫娟茶树紫叶花青素积累机理的转录组分析

摘要第1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1 前言第11-19页
   ·测序技术的发展第11-12页
     ·第一代测序技术第11页
     ·第二代测序技术第11-12页
     ·第三代测序技术第12页
   ·转录组与转录组测序第12-15页
     ·转录组和转录组学简介第12-13页
     ·转录组测序及其应用第13-15页
   ·茶树的研究进展第15-18页
     ·茶叶的功能成分和功效第15页
     ·茶树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第15-16页
     ·茶树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研究进展第16页
     ·红紫芽茶叶片花青素的研究进展第16-18页
   ·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8-19页
     ·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8页
     ·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8-19页
2 材料与方法第19-33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19页
   ·主要仪器和设备第19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19-33页
     ·‘紫娟’茶树的紫叶和绿叶的转录组测序分析第19-23页
     ·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测定第23-24页
     ·蔗糖合成酶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活性的测定第24-25页
     ·花青素含量的测定第25页
     ·类黄酮含量的测定第25-27页
     ·差异基因的荧光定量PCR验证第27-33页
3 结果与分析第33-50页
   ·总RNA的提取和质量检测第33-34页
   ·测序数据产出统计第34页
   ·组装结果统计第34-35页
   ·Unigenes功能注释第35页
   ·差异基因统计第35页
   ·差异表达基因的GO分类第35-36页
   ·差异表达基因的COG注释第36-37页
   ·差异表达基因KEGG注释第37-44页
   ·花青素含量的测定第44页
   ·类黄酮含量测定第44-45页
   ·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测定第45-46页
   ·蔗糖合成酶活性的测定第46-47页
   ·乙酰辅酶A羧化酶活性测定第47页
   ·差异基因的RT-PCR和Real-time PCR验证第47-50页
     ·总RNA的提取第47-48页
     ·RT-PCR和Real-time PCR验证第48-50页
4 讨论第50-56页
   ·参与花青素合成和转运差异基因的调控作用第51-53页
   ·碳水化合物代谢对花青素积累的促进作用第53-56页
   ·油菜素甾醇对花青素合成的促进作用第56页
5 总结第56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6页
附录一:主要仪器设备第66-67页
致谢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转cry1Ab抗虫水稻对褐飞虱生态适合度的影响
下一篇:乙二胺/硫氰酸钾(ED/KSCN)体系制备纤维素基水凝胶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