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林业论文--林业基础科学论文--森林水文学论文

北京山区主要优势树种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水文过程分析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8页
目录第8-12页
引言第12-13页
1 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第13-27页
   ·生态水文学的发展概况第13-14页
   ·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水文过程研究第14-21页
     ·林冠层生态水文特征第14-16页
     ·枯落物层生态水文特征第16-17页
     ·土壤层生态水文特征第17-19页
     ·林地坡面产流特征第19页
     ·林地蒸散特征第19-21页
   ·生态水文模型研究第21-23页
   ·森林生态需水量研究第23-24页
   ·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第24-27页
     ·存在问题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发展方向第25-27页
2 研究区概况第27-34页
   ·北京山区概况第27-32页
     ·地理位置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地貌特征第28页
     ·气候特征第28页
     ·土壤特征第28-29页
     ·水文特征第29页
     ·植被特征第29页
     ·森林资源概况第29-32页
   ·妙峰山林场概况第32-34页
     ·区域位置第32页
     ·地貌、土壤第32-33页
     ·气候、水文第33页
     ·植物第33页
     ·动物第33-34页
3 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34-51页
   ·主要研究内容第34-35页
   ·技术路线第35-36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36-51页
     ·试验地设置情况第36-37页
     ·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样地特征第37-42页
     ·监测项目与方法第42-51页
4 气象与降雨特征第51-59页
   ·太阳辐射第51-52页
   ·大气温度第52-53页
   ·相对湿度第53-55页
   ·降雨特征第55-58页
     ·降雨特征年际差异第55-56页
     ·研究期场降雨特征第56-58页
   ·小结第58-59页
5 林冠层生态水文特征第59-100页
   ·林冠截留特征第59-79页
     ·林冠层分配降水情况第62-67页
     ·林内降雨特征第67-72页
     ·树干流特征第72-75页
     ·林冠截留特征第75-79页
   ·林冠延滞降雨特征第79-83页
     ·典型场降雨林冠延滞降雨第80-82页
     ·林冠延滞降雨时间与降水特征关系第82-83页
   ·林冠层调控雨滴动能特征第83-98页
     ·林冠对雨滴大小分布的影响第83-90页
     ·林冠对雨滴终点速度的影响第90-94页
     ·林冠对雨滴动能的影响第94-98页
   ·小结第98-100页
6 枯落物层生态水文特征第100-125页
   ·不同树种林分枯落物储量第100-101页
   ·枯落物层的持水功能第101-105页
     ·枯落物持水过程第101-105页
     ·枯落物层有效拦截量第105页
   ·枯落物层的调节径流功能第105-107页
     ·枯落物层阻滞径流速率功能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·枯落物层蓄水减沙功能第106-107页
   ·自然状态下枯落物水分动态第107-122页
     ·枯落物持水最动态变化过程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·自然状态下枯落物对降雨的截持第108-114页
     ·自然状态下枯落物的水分蒸发第114-122页
   ·小结第122-125页
7 植被蒸腾特征第125-146页
   ·单木蒸腾特征第125-135页
     ·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单木蒸腾特征第125-128页
     ·不同月份的单木蒸腾特征第128-131页
     ·树木蒸腾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131-135页
   ·乔木林分蒸腾特征第135-141页
     ·从单株木到林分的蒸腾量尺度转换第135-139页
     ·林分的生长季蒸腾量变化第139-141页
   ·林下灌木蒸腾特征第141-143页
     ·荆条的蒸腾特征第141-142页
     ·灌木的生长季蒸腾量变化第142-143页
   ·小结第143-146页
8 土壤层生态水文特征第146-176页
   ·土壤水文物理特征第146-156页
     ·土壤机械组成第146-148页
     ·土壤持水特征第148-151页
     ·土壤入渗特征第151-154页
     ·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第154-156页
   ·土壤水分蒸发第156-161页
     ·不同林分土壤水分蒸发特征第156-159页
     ·土壤蒸发量的时间动态第159-160页
     ·土壤蒸发的影响因子分析第160-161页
   ·土壤水分动态第161-169页
     ·土壤水分的时间变化第162-164页
     ·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第164-167页
     ·土壤水分的消退规律第167-169页
   ·土壤水分有效性第169-171页
     ·土壤水分有效性等级划分第169-170页
     ·生长季土壤水分有效性变化第170-171页
   ·森林生态系统水量平衡第171-174页
   ·小结第174-176页
9 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水文过程模拟第176-206页
   ·模型简介第176-179页
   ·模型率定与检验第179-194页
     ·参数率定第179-182页
     ·率定效果第182-188页
     ·模型检验第188-194页
   ·生态水文过程模拟分析第194-201页
     ·降水输入分配第194-196页
     ·蒸散耗水分配第196-199页
     ·林地坡面径流第199-201页
   ·不同植被类型水文过程模拟第201-203页
   ·小结第203-206页
10 生态需水量为导向的植被承载力研究第206-222页
   ·森林生态系统生态需水量模拟第206-207页
   ·林分结构对生态需水量的影响第207-214页
     ·林分郁闭度与叶面积指数关系第207-209页
     ·不同林分结构的生态需水量模拟第209-212页
     ·不同林分结构的生态需水量变化第212-213页
     ·不同林分结构的长流量变化第213-214页
   ·坡向对生态需水量的影响第214-216页
   ·最优植被承载力的确定第216-219页
   ·小结第219-222页
11 结论与讨论第222-227页
   ·结论第222-225页
   ·本文特色与创新点第225-226页
   ·讨论第226-227页
参考文献第227-238页
个人简介第238-239页
导师简介第239-240页
在读期间获得成果目录清单第240-241页
致谢第241-242页

论文共24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林农复合经营综合收益预测与分析研究
下一篇:自由移动下秀丽线虫神经环路钙成像采集和分析系统的搭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