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

污水厂二级出水深度处理O3+MBSF工艺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性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5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5-53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5-19页
     ·我国水资源及城市污水处理现状第15-18页
     ·城市污水回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18-19页
   ·城市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第19-30页
     ·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第19-22页
     ·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难降解污染物种类及来源第22-25页
     ·国内外污水厂二级出水中痕量污染物监控及研究现状第25-27页
     ·我国污水深度处理回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7-29页
     ·污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的发展方向第29页
     ·生物砂滤技术研究概况第29-30页
   ·城市污水回用环境风险评价研究现状第30-33页
     ·城市污水回用环境风险评价概述第30-32页
     ·再生水回用风险评价研究现状第32-33页
   ·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及利用水质标准第33-36页
     ·国外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水质标准第33-35页
     ·我国污水深度处理及利用水质标准第35-36页
   ·生物砂滤池工艺的可行性第36-37页
   ·课题来源第37-38页
   ·课题研究目的、意义和主要内容第38-42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及意义第38-39页
     ·论文研究内容第39-41页
     ·论文研究技术路线第41-42页
 参考文献第42-53页
第二章 试验材料及方法第53-69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53-55页
     ·改性石英砂的制备第53-55页
     ·试验仪器与药剂第55页
   ·水质检测项目及分析方法第55-65页
     ·水样的采集及预处理第55-56页
     ·常规水质指标的测定第56-57页
     ·臭氧消耗量的测定第57页
     ·生物膜厚度的测定方法第57页
     ·重金属的测定方法第57-58页
     ·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方法第58-63页
     ·林丹的测定方法第63页
     ·药物活性物质的测定方法第63-64页
     ·溶解态、胶体态和悬浮态COD的测定方法第64页
     ·二级出水中有机物(EfOM)分子量分布的测定方法第64-65页
   ·生物膜特性及微生物菌落的分析方法第65-67页
     ·扫描电镜分析方法第65-66页
     ·DNA提取及检测方法第66-6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7-69页
第三章 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水质特征分析及深度处理工艺的确定第69-99页
   ·污水处理厂的选择第69-71页
   ·研究对象污水处理厂水质特征分析第71-83页
     ·溶解态、胶体态和悬浮态COD的分布第71-73页
     ·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可生化性分析第73页
     ·二级出水中有机物(EfOM)的分子量分析第73-76页
     ·二级出水中营养物质N、P的含量分析第76-79页
     ·二级出水中UV_(254)的变化分析第79-80页
     ·二级出水色度变化分析第80-81页
     ·二级出水中痕量污染物PhACs的GC/MS分析第81-83页
   ·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第83-89页
     ·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第84页
     ·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第84-86页
     ·二级出水中PhACs的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第86-89页
   ·目标污水处理厂及深度处理工艺的确定第89-93页
     ·目标污水处理厂的确定第89-90页
     ·深度处理工艺的确定第90-92页
     ·试验装置第92-9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3-95页
 参考文献第95-99页
第四章 O_3+MBSF组合工艺深度处理二级出水常规污染物效能及机理研究第99-137页
   ·臭氧预处理工艺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水质的影响第99-107页
     ·臭氧预处理技术第99-103页
     ·臭氧预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第103-107页
   ·生物砂滤工艺对二级出水处理效能研究第107-120页
     ·石英砂表面形态的表征第108-112页
     ·生物砂滤池挂膜第112-114页
     ·生物砂滤池启动第114-120页
   ·臭氧+生物砂滤组合工艺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净化效能第120-128页
     ·臭氧+生物砂滤组合工艺启动第120-121页
     ·臭氧+生物砂滤组合工艺对常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第121-127页
     ·低温下组合工艺对常规污染物去除效果分析第127-128页
   ·生物砂滤池超薄生物膜厚度的测定第128-130页
   ·生物砂滤池去除污染物机理第130-132页
     ·生物膜降解有机污染物机理第130页
     ·生物膜去除氨氮机理第130-131页
     ·生物砂滤池去除浊度机理第131-13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32-134页
 参考文献第134-137页
第五章 O_3+MBSF组合工艺对污水厂二级出水痕量污染物去除效能及机理研究第137-169页
   ·污水厂二级出水中痕量污染物的种类及特点第137-144页
     ·重金属的特点及其在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的存在种类第137-138页
     ·PAEs的特点及其在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的存在种类第138-140页
     ·有机氯农药的特点及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的存在种类第140-142页
     ·抗生素类的特点及在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的存在种类第142-144页
   ·组合工艺对二级出水中痕量污染物的去除效能及机理第144-162页
     ·组合工艺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第144-148页
     ·组合工艺对邻苯二甲酸脂类的去除效果第148-154页
     ·组合工艺对农药类林丹(γ-HCH)的去除效果第154-156页
     ·组合工艺对PhACs的去除效果第156-162页
   ·低温条件下组合工艺对痕量污染物质去除效能分析第162-16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64-166页
 参考文献第166-169页
第六章 生物砂滤池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特性分析研究第169-211页
   ·生物膜的形成及代谢作用第169-175页
     ·生物膜的形成第170-171页
     ·生物膜的吸附作用第171-172页
     ·生物膜的降解作用第172-173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的共代谢作用第173-175页
   ·生物膜构成分析第175-177页
     ·影响生物膜功能的因素第175-176页
     ·生物膜微生物的种群特征第176页
     ·生物膜的食物链与能量传递第176-177页
   ·生物膜的形成特征及微生物菌落特性分析第177-183页
     ·四种生物石英砂附着生物膜表征第178-180页
     ·四种生物石英砂微生物菌落特征分析第180-183页
   ·生物石英砂生物膜微生物对比研究第183-203页
     ·四种生物石英砂表面微生物门类对比分析第183-189页
     ·生物砂滤池滤料表面生物膜功能微生物对比第189-200页
     ·四种生物石英砂表面生物膜功能微生物差异分析第200-20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03-205页
 参考文献第205-211页
第七章 结论及展望第211-217页
   ·主要结论第211-214页
   ·论文创新点第214-215页
   ·展望第215-217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217-219页
致谢第219页

论文共21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不锈钢表面纳米多孔Ti-Cu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
下一篇:强化稳定纳米零价铁对土壤中Cr(Ⅵ)的还原去除及其机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