纤维基废水中铬离子的吸附与处理方法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18页 |
·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吸附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·吸附研究及发展概况 | 第11-12页 |
·吸附研究的前景 | 第12-13页 |
·废水中铬元素处理现状 | 第13-15页 |
·废水中铬离子的去除 | 第13-14页 |
·常用吸附材料性能比较 | 第14-15页 |
·废弃毛发应用于吸附现状 | 第15-16页 |
·毛发重金属吸附及解吸研究进展 | 第15页 |
·毛发的资源化利用及前景 | 第15-16页 |
·课题研究思路和内容 | 第16-18页 |
·课题研究思路 | 第16页 |
·课题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2 原理 | 第18-24页 |
·铬元素相关原理 | 第18-20页 |
·铬(VI)的相关过程 | 第18页 |
·铬(VI)的吸附机理 | 第18页 |
·铬(III)的配位、水解及相关过程 | 第18-19页 |
·铬(III)络合物的制备 | 第19页 |
·铬(III)的配位取代机理 | 第19-20页 |
·废弃羊毛的氧化处理 | 第20-21页 |
·吸附等温线 | 第21页 |
·吸附动力学 | 第21-24页 |
3 实验部分 | 第24-30页 |
·实验材料、药品及仪器 | 第24-25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4页 |
·实验药品 | 第24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24-25页 |
·实验工艺及方法 | 第25-28页 |
·废弃羊毛的处理方法 | 第25页 |
·铬(III)与配体的最佳比例探讨 | 第25-26页 |
·单因素法对吸附工艺的探讨 | 第26-27页 |
·正交试验法对吸附工艺的探讨 | 第27页 |
·初始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| 第27页 |
·共存阴离子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| 第27页 |
·吸附等温线实验 | 第27页 |
·吸附动力学实验 | 第27-28页 |
·解吸与再生循环实验 | 第28页 |
·测试指标 | 第28-30页 |
·铬离子浓度及去除率的测定 | 第28-29页 |
·吸附量的测定 | 第29页 |
·热力学相关参数的计算 | 第29页 |
·扫描电镜分析 | 第29页 |
·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| 第29页 |
·红外光谱分析 | 第29-30页 |
4 结果与讨论 | 第30-60页 |
·废弃羊毛的处理结果 | 第30页 |
·废弃羊毛对铬(VI)的吸附性能研究 | 第30-37页 |
·铬(VI)标准曲线绘制 | 第30-31页 |
·废弃羊毛对铬(VI)吸附工艺的确定 | 第31-33页 |
·正交试验法对铬(VI)吸附工艺的优化 | 第33-35页 |
·初始浓度对铬(VI)吸附效果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·共存阴离子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| 第36页 |
·小结 | 第36-37页 |
·废弃羊毛对铬(III)的吸附性能研究 | 第37-43页 |
·不同配体与铬(III)最佳配比的确定 | 第37页 |
·废弃羊毛对铬(III)吸附工艺的确定 | 第37-40页 |
·正交试验法对铬(III)吸附工艺的优化 | 第40-43页 |
·小结 | 第43页 |
·废弃羊毛对铬离子吸附行为与机理研究 | 第43-57页 |
·铬(VI)吸附等温线方程与模型分析 | 第43-45页 |
·铬(VI)吸附动力学方程与模型分析 | 第45-46页 |
·铬(VI)吸附热力学分析 | 第46页 |
·铬(III)吸附等温线方程与模型分析 | 第46-48页 |
·铬(III)吸附动力学方程与模型分析 | 第48-50页 |
·铬(III)吸附热力学分析 | 第50-51页 |
·废弃羊毛吸附机理研究 | 第51-55页 |
·解吸与再生循环 | 第55-56页 |
·小结 | 第56-57页 |
·不同吸附材料对水中铬离子吸附性能对比 | 第57-60页 |
5 结论 | 第60-62页 |
·本课题结论 | 第60-61页 |
·课题创新点 | 第61页 |
·进一步研究内容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6页 |
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6-68页 |
致谢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