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目录 | 第8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0页 |
·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研究进展 | 第11-14页 |
·生物学性状 | 第11页 |
·分类地位与分布 | 第11页 |
·临床研究 | 第11-12页 |
·耐药性研究 | 第12页 |
·致病机理研究 | 第12-14页 |
·细菌生物被膜研究进展 | 第14-19页 |
·生物被膜的结构和成分 | 第15页 |
·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 | 第15-16页 |
·生物被膜与病原细菌感染的关系 | 第16-17页 |
·生物被膜与耐药性 | 第17-19页 |
·研究目的及技术路线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9页 |
·总体技术路线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0-34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0-23页 |
·菌种及质粒 | 第20页 |
·生化试剂 | 第20页 |
·仪器 | 第20页 |
·培养基 | 第20-21页 |
·引物及序列 | 第21-23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3-34页 |
·总 DNA 的提取 | 第23页 |
·质粒的制备 | 第23-24页 |
·Sma ATCC 13637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电击转化 | 第24页 |
·大肠杆菌 DH5α热击超级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热击转化 | 第24-25页 |
·突变体抗性稳定性的鉴定 | 第25页 |
·Sma 转座子插入突变体的 Southern Blot 检测 | 第25-26页 |
·TAIL-PCR 分析 | 第26-29页 |
·生物被膜(biofilm)定量检测 | 第29页 |
·读码框内删除突变体(In-frame deletion)的构建 | 第29页 |
·胞外酶活性检测 | 第29-30页 |
·游动性检测 | 第30页 |
·鞭毛检测 | 第30-31页 |
·抑菌活性检测 | 第31页 |
·蛋白质的表达和纯化 | 第31-32页 |
·细菌总 RNA 的提取、半定量 RT-PCR | 第32-33页 |
·EMSA | 第33-34页 |
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| 第34-58页 |
·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转座子突变体库的构建 | 第34-35页 |
·突变体库的质量评价 | 第35-36页 |
·突变体库稳定性的考察 | 第35页 |
·突变体库拷贝数和随机性的考察 | 第35-36页 |
·生物被膜(biofilm)相关基因的筛选 | 第36-46页 |
·生物被膜相关突变体的获得 | 第36-37页 |
·生物被膜相关突变体中拷贝数的确定 | 第37页 |
·生物被膜相关突变体中转座子侧翼序列分析 | 第37-39页 |
·TAIL-PCR 产物的分析 | 第39-46页 |
·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鞭毛调控基因 Smlt2299 的功能研究 | 第46-56页 |
·Smlt2299 读框内删除突变体的构建 | 第46-48页 |
·Smlt2299 互补菌株的构建 | 第48页 |
·Smlt2299 突变体的表型鉴定及分析 | 第48-52页 |
·FsnR 对鞭毛基因合成调控的研究 | 第52-56页 |
·小结 | 第56-58页 |
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8-59页 |
·结论 | 第58页 |
·展望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6页 |
附表 | 第66-6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| 第67-68页 |
致谢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