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海洋学论文--海洋基础科学论文--海洋地质学论文--海洋沉积、历史海洋学论文

南海扩张及华南沿海地貌和系演化:来自台湾新生代地层记录

致谢第1-6页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11页
目录第11-14页
第一章 引言第14-26页
 第一节 论文选题及研究意义第14-16页
 第二节 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6-20页
  一、南海扩张开始时间存在的争议第16-18页
  二、东亚地貌和水系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8-19页
  三、台湾新生代地层沉积物物源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9-20页
 第三节 研究方法第20-21页
 第四节 研究方案第21-24页
  一、野外地质研究内容第21-23页
  二、样品室内前处理及实验分析方案第23-24页
 第五节 论文创新点和主要贡献第24-25页
  一、主要创新点第24页
  二、主要贡献第24-25页
 第六节 博士期间的主要工作量第25-26页
第二章 研究区地质背景第26-33页
 第一节 台湾大地构造背景第26-27页
 第二节 台湾新生代地层第27-32页
  一、台湾西部麓山带地层第27-31页
  二、台湾雪山山脉地层第31-32页
 第三节 台湾新生代盆地破裂不整合第32-33页
第三章 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第33-49页
 第一节 野外地质观察第33-38页
  一、台湾西部麓山带粗坑背斜剖面出露地层第33-34页
  二、台湾西部麓山带北港溪出露地层第34-36页
  三、台湾雪山山脉北部横贯公路剖面地层第36-38页
 第二节 样品采集第38-41页
  一、台湾西部麓山带及雪山山脉泥岩样品第38-39页
  二、台湾西部麓山带及雪山山脉砂岩样品第39-40页
  三、台湾西部麓山带平林凝灰岩样品第40-41页
 第三节 实验分析方法第41-49页
  一、凝灰岩锆石SHRIMP定年第41页
  二、泥岩地球化学分析第41-44页
  三、全岩Nd同位素分析第44-46页
  四、砂岩岩石学分析第46页
  五、碎屑锆石U-Pb年龄及Lu-Hf同位素分析第46-49页
第四章 实验分析结果第49-76页
 第一节 平林凝灰岩的年龄第49-50页
 第二节 台湾新生代地层泥岩地球化学分析第50-64页
  一、不同前处理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第50-57页
  二、主量元素第57-58页
  三、微量元素第58-60页
  四、稀土元素(REEs)第60-61页
  五、元素比值第61-62页
  六、全岩Nd同位素分析结果第62-64页
 第三节 砂岩岩石学第64-68页
 第四节 台湾新生代地层砂岩碎屑锆石分析结果第68-76页
  一、锆石形态学分析第68-69页
  二、砂岩碎屑锆石Th/U比值第69-70页
  三、台湾新生代砂岩碎屑锆石U-Pb年代学第70-74页
  四、碎屑锆石Lu-Hf同位素第74-76页
第五章 南海扩张及东亚地貌和水系的演化第76-91页
 第一节 南海扩张的时间及方式第76-78页
  一、南海开始扩张的时间第76页
  二、南海扩张的方式第76-78页
 第二节 台湾新生代沉积盆地大地构造背景判别第78-80页
 第三节 台湾新生代地层沉积物物源演化分析第80-89页
  一、地球化学及Nd同位素对物源演化的响应第80-82页
  二、砂岩碎屑锆石U-Pb年龄及Hf同位素对物源演化的响应第82-88页
  三、雪山山脉及西部麓山带古近纪地层物源对比分析第88-89页
 第四节 东亚地貌及水系的演化第89-91页
第六章 结论第91-92页
参考文献第92-107页
附录第107-167页
 一、本文中所涉及的计算公式第107-108页
 二、附表第108-167页
  附表1 台湾新生代地层泥岩样品主量及微量元素数据表第108-116页
  附表2 台湾新生代地层砂岩碎屑锆石U-Pb年龄数据表第116-162页
  附表3  台湾新生代地层砂岩碎屑锆石 Hf 同位素数据表第162-167页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67-页

论文共1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东江流域沉积物生物毒性及其沉积物质量综合评价
下一篇:南海西沙西南海底麻坑区生物地球化学过程、麻坑活动性以及麻坑形成时间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