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房山复式岩体构造特征及动力学分析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8-12页 |
·研究区地理经济概况 | 第8-9页 |
·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| 第9-10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·选题意义 | 第10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、研究方法及路线 | 第10-12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0页 |
·研究方法及路线 | 第10-12页 |
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| 第12-28页 |
·区域地层 | 第12-16页 |
·太古宇 | 第12页 |
·中元古界 | 第12-14页 |
·新元古界 | 第14页 |
·下古生界 | 第14-15页 |
·上古生界 | 第15-16页 |
·新生界 | 第16页 |
·岩浆岩 | 第16-17页 |
·房山岩体 | 第16-17页 |
·细粒石英闪长岩体 | 第17页 |
·其他小型侵入体 | 第17页 |
·变质岩 | 第17-21页 |
·太古宙变质杂岩——官地杂岩组成的系 | 第17-18页 |
·显生宙区域变质岩 | 第18页 |
·接触热变质岩 | 第18-19页 |
·动力变质岩 | 第19-21页 |
·区域地质构造 | 第21-24页 |
·变质核杂岩构造 | 第21-22页 |
·褶皱构造 | 第22-23页 |
·区域断裂构造 | 第23-24页 |
·区域构造特征及演化 | 第24-28页 |
·基底演化阶段 | 第25页 |
·盖层发展阶段 | 第25页 |
·板内造山阶段 | 第25-28页 |
第三章 房山复式岩体地质特征 | 第28-40页 |
·岩石学特征 | 第30-34页 |
·矿物组成 | 第34-39页 |
·斜长石 | 第34-36页 |
·钾长石 | 第36-37页 |
·角闪石 | 第37-39页 |
·闪长质包体 | 第39-40页 |
第四章 房山复式岩体围岩的构成和热结构 | 第40-44页 |
·房山复式岩体围岩的构成 | 第40页 |
·岩体侵位时围岩的热结构 | 第40-41页 |
·房山复式岩体热接触变质作用带的特征 | 第41-44页 |
第五章 房山复式岩体构造特征及动力学分析 | 第44-58页 |
·房山复式岩体韧性剪切带构造特征 | 第44-51页 |
·构造岩特征 | 第44-45页 |
·面理、线理构造 | 第45-48页 |
·S-C组构 | 第48-49页 |
·该韧性剪切带其他构造 | 第49-50页 |
·房山岩体西北部塑性强变形带的动力学成因分析 | 第50-51页 |
·房山岩体包体特征 | 第51-58页 |
·房山岩体包体类型 | 第51-52页 |
·包体的一般特征和分布规律 | 第52-55页 |
·捕虏岩包体的特征及演化 | 第55页 |
·房山复式岩体西北部包体特征 | 第55-58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6页 |
作者简介与科研情况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