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粒状污染物论文

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气溶胶辐射特性观测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3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3-27页
   ·气溶胶辐射特性研究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 ·沙尘气溶胶辐射特性第14-15页
     ·煤烟型气溶胶辐射特性第15-16页
   ·气溶胶垂直分布研究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·黄土高原气溶胶观测和研究第17页
   ·本文工作和创新点第17-19页
   ·资助项目和使用资料第19-21页
     ·资助项目第19页
     ·使用资料第19-21页
 参考文献第21-27页
第二章 观测仪器和处理方法第27-40页
   ·站点第27-28页
   ·仪器第28-32页
     ·激光雷达系统第28-31页
     ·太阳光度计第31页
     ·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第31页
     ·PM_(10)监测仪第31-32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32-36页
     ·激光雷达观测数据反演方法第32-34页
     ·激光雷达反演结果对比验证第34-35页
     ·轨迹分析法第35-36页
   ·小结第36-37页
 参考文献第37-40页
第三章 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气溶胶垂直分布观测研究第40-55页
   ·研究概述第40页
   ·气溶胶光学厚度和消光系数垂直廓线演变特征第40-48页
     ·气溶胶光学厚度演变特征第41-45页
     ·气溶胶垂直结构演变特征第45-48页
   ·沙尘气溶胶光学特性观测研究第48-50页
   ·采暖期气溶胶光学特性观测研究第50-51页
   ·小结第51-53页
 参考文献第53-55页
第四章 偏振激光雷达气溶胶辐射特性观测分析第55-75页
   ·引言第55-56页
   ·偏振激光雷达气溶胶光学特性探测第56-65页
     ·干净大气气溶胶探测第56-59页
     ·沙尘气溶胶探测第59-62页
     ·采暖期气溶胶探测第62-65页
   ·地基激光雷达L2S-SM Ⅱ与星载激光雷达CALIOP观测比较第65-71页
     ·晴天无沙尘条件下气溶胶观测对比第66-67页
     ·沙尘气溶胶观测对比第67-70页
     ·L2S-SM Ⅱ与CALIOP对比方法第70-71页
   ·小结第71-73页
 参考文献第73-75页
第五章 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气溶胶浓度和谱分布观测研究第75-87页
   ·引言第75-76页
   ·气溶胶浓度和谱分布特征第76-79页
     ·气溶胶数浓度和质量浓度统计变化特征第76-77页
     ·气溶胶数浓度分级特征第77-78页
     ·气溶胶质量浓度谱和数浓度谱分布特征第78-79页
   ·沙尘气溶胶浓度和谱分布特征第79-81页
   ·采暖期气溶胶浓度和谱分布特征第81-83页
   ·小结第83-85页
 参考文献第85-87页
第六章 SACOL和张掖地区PM_(10)浓度对比分析第87-104页
   ·研究概述第87-88页
   ·站点、仪器和资料第88-89页
     ·站点和仪器第88页
     ·资料第88-89页
   ·观测分析第89-94页
     ·SACOL与张掖地区PM_(10)质量浓度对比第89-91页
     ·SACOL与张掖地区气流路径对比第91-94页
   ·PM_(10)质量浓度统计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第94-101页
     ·PM_(10)质量浓度统计特征第94-97页
     ·PM_(10)质量浓度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第97-101页
   ·小结第101-102页
 参考文献第102-104页
第七章 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气溶胶散射特性与粒径的关系第104-117页
   ·研究概述第104-105页
   ·计算流程第105-106页
   ·沙尘气溶胶散射特性与粒径的关系第106-109页
     ·计算结果与观测资料对比分析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·沙尘气溶胶散射系数与粒径的关系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·沙尘个例分析第108-109页
   ·采暖期气溶胶散射特性与粒径的关系第109-112页
     ·计算结果与观测资料对比分析第109-110页
     ·采暖期气溶胶散射特性与粒径的关系第110-111页
     ·采暖期个例分析第111-112页
   ·小结第112-114页
 参考文献第114-117页
第八章 总结和讨论第117-121页
   ·总结第117-120页
   ·讨论和展望第120-121页
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和参加的项目第121-123页
致谢第123-124页

论文共12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最大顺序统计量的随机比较与判别分析
下一篇:西北半干旱区大气可降水量和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反演与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