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17页 |
·研究的背景 | 第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·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4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·本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本文的研究思路 | 第15页 |
·本文的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6-17页 |
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理论 | 第17-23页 |
·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7页 |
·风险 | 第17页 |
·政府债务 | 第17页 |
·地方政府债务的类型 | 第17-19页 |
·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理论 | 第19-22页 |
·政府债务有害论及启示 | 第20-21页 |
·政府债务有益论及启示 | 第21-22页 |
·政府债务无影响论及启示 | 第2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3 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分析 | 第23-40页 |
·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与债务效应 | 第23-27页 |
·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 | 第23-25页 |
·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效应 | 第25-27页 |
·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主要原因 | 第27-33页 |
·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匹配 | 第27-29页 |
·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问题 | 第29-32页 |
·金融机构对地方政府重点项目信贷政策的推进 | 第32-33页 |
·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3-39页 |
·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内因 | 第33-36页 |
·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外因 | 第36-3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4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实证分析 | 第40-54页 |
·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模型的设定 | 第40-42页 |
·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指标体系的选择 | 第40-41页 |
·地方政府债务数据无量纲化 | 第41-42页 |
·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模型的估计与调整 | 第42-47页 |
·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权重系数的选择 | 第42-46页 |
·本文的合成模型及结果 | 第46-47页 |
·评价结果的解释 | 第47页 |
·模型的结构分析 | 第47-53页 |
·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结果的聚类分析 | 第47-49页 |
·地方债务风险与地方财政经济风险的相关分析 | 第49-51页 |
·我国地方政府隐性、或有债务规模的初步匡算 | 第51-5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5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经验借鉴 | 第54-62页 |
·国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方法 | 第54-58页 |
·欧盟成员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管理 | 第54-55页 |
·美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管理 | 第55-57页 |
·日本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管理 | 第57页 |
·巴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管理 | 第57-58页 |
·国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启示 | 第58-61页 |
·地方政府拥有合法的举债权,但要对债务进行担保 | 第58-60页 |
·地方政府举债的形式需要一定的配套条件 | 第60页 |
·根据各国的国情决定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具体模式 | 第60-6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6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对策 | 第62-70页 |
·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 | 第62-63页 |
·合理界定政府之间事权 | 第62页 |
·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| 第62-63页 |
·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体系 | 第63页 |
·建立与事权相应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体系 | 第63-65页 |
·完善地方税收体系 | 第63-64页 |
·规范转移支付制度 | 第64-65页 |
·推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制度的建设 | 第65-69页 |
·完善地方政府的融资制度 | 第65页 |
·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的借用机制 | 第65-66页 |
·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机制 | 第66页 |
·提高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 | 第66页 |
·建立综合性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组织 | 第66-67页 |
·建立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 | 第67-6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结论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4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