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7-15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7页 |
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7-8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8-12页 |
·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现状 | 第8-10页 |
·风险演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熵和耗散结构理论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评述 | 第12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重点和难点 | 第13页 |
·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3-15页 |
第2章 企业内生性风险的界定与演化类型分析 | 第15-22页 |
·企业内生性风险概念的界定 | 第15-17页 |
·动态视角下的企业内生性风险演化分析 | 第17-20页 |
·小结 | 第20-22页 |
第3章 企业内生性风险关联集合演化机理分析 | 第22-33页 |
·企业内生性风险关联集合系统耗散结构形成条件分析 | 第22-23页 |
·企业内生性风险关联集合演化机理分析 | 第23-26页 |
·企业内生性风险关联集合演化路径选择及演化过程分析 | 第26-30页 |
·企业内生性风险关联集合厚化路径选择机理及演化过程分析 | 第27-29页 |
·企业内生性风险关联集合滑行路径选择机理及演化过程分析 | 第29-30页 |
·企业内生性风险关联集合简化路径选择机理及演化过程分析 | 第30页 |
·小结 | 第30-33页 |
第4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企业内生性风险关联集合演化过程仿真 | 第33-54页 |
·企业内生性风险演化研究应用系统动力学的可行性分析 | 第33-35页 |
·建模目的和系统边界界定 | 第35-38页 |
·建模目的 | 第35页 |
·系统边界划分 | 第35-36页 |
·主要变量解释 | 第36-38页 |
·仿真软件的选择 | 第38页 |
·因果关系图 | 第38-39页 |
·模型的建立 | 第39-41页 |
·假设条件 | 第39页 |
·模型说明及系统流图 | 第39-40页 |
·模型主要方程 | 第40-41页 |
·模型仿真 | 第41-52页 |
·基本运行(反馈回路关闭) | 第42-45页 |
·多方案运行(反馈回路开启) | 第45-52页 |
·小结 | 第52-54页 |
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| 第54-57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54页 |
·管理建议 | 第54-55页 |
·不足与展望 | 第55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63-64页 |
附录1:反馈回路关闭系统数据表 | 第64-67页 |
附录2:反馈回路开启系统多方案数据表 | 第67-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