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伦理学(道德哲学)论文--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--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--道德与科学技术论文

Web2.0时代青少年群体的网络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0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0-19页
 第一节 问题的提出第10-11页
 第二节 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研究现状第11-17页
  一、 国内研究综述第11-16页
  二、 国外研究综述第16-17页
 第三节 研究方法及意义第17-19页
第二章 Web2.0 时代下的网络环境与青少年群体特征第19-25页
 第一节 Web2.0 时代下的网络环境第19-22页
  一、 网络的诞生第19-20页
  二、 Web2.0 技术下的网络环境第20-22页
 第二节 Web2.0 时代下的青少年群体特征第22-25页
  一、 青少年群体及其意识特征第22-23页
  二、 Web2.0 时代作下的青少年群体特征第23-25页
第三章 Web2.0 时代下青少年的网络道德问题表现第25-38页
 第一节 认知偏差第25-29页
 第二节 网络沉溺第29-33页
 第三节 网络暴力第33-38页
第四章 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第38-54页
 第一节 道德心理学视角下的内在原因第38-46页
  一、 道德认知的不足——网络改变原有的道德认知结构第38-40页
  二、 道德情感体验的忽视——网络空间的道德情感体验无法代替真实的道德情感第40-43页
  三、 道德选择过程中责任意识的缺位第43-46页
 第二节 宏观社会视角下的外在影响第46-54页
  一、 媒体普及过程中人文关怀的缺乏第46-49页
  二、 家庭结构中“宗族式”道德权威的瓦解第49-52页
  三、 社会中多元化价值观引起的道德混乱第52-54页
第五章 Web2.0 时代下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策略第54-62页
 第一节 学校:通过素养教育建立主体道德自觉性第54-56页
 第二节 媒体:在人文关怀视角下探寻网络“真善美”第56-58页
 第三节 家庭:促进后喻文化时代下代际鸿沟的融合第58-60页
 第四节 社会:实现各部门的社会共管第60-62页
结语第62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8页
附录: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第68-69页
致谢第69-70页

论文共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谭嗣同《仁学》中的妇女解放思想
下一篇:墨子伦理思想探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