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1 引言 | 第10-17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1页 |
·核心概念的理论认知 | 第11-14页 |
·生态补偿的概念 | 第11-12页 |
·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 | 第12-14页 |
·建立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战略意义 | 第14-15页 |
·解决流域水危机的根本性制度 | 第14页 |
·平衡地区经济发展差异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论文结构安排 | 第16-17页 |
2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现状 | 第17-24页 |
·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活动概况 | 第17-20页 |
·跨省(市)政府间主导的直接财政转移支付 | 第17页 |
·政府主导的流域生态补偿基金 | 第17页 |
·政府主导的市场模式补偿 | 第17-18页 |
·制定本省相关流域生态补偿的地方性行政法规 | 第18-20页 |
·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问题分析 | 第20-24页 |
·法律方面的缺失 | 第20-21页 |
·政府补偿的不足之处 | 第21-22页 |
·市场补偿方面的缺失 | 第22-24页 |
3 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 | 第24-30页 |
·流域生态补偿相关理论分析 | 第24-29页 |
·经济人理论和外部性理论 | 第24-25页 |
·公共物品理论和环境公平理论 | 第25-26页 |
·受益者负担原则 | 第26-29页 |
·流域生态补偿的基本方式 | 第29-30页 |
4 国外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分析 | 第30-38页 |
·流域生态补偿的国外实践 | 第30-33页 |
·政府主导的补偿方式 | 第30页 |
·市场补偿的主要方式----市场主导型补偿方式的比较分析 | 第30-33页 |
·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| 第33-38页 |
·要适用适应国情的补偿方式 | 第33页 |
·从程序上完善流域生态补偿 | 第33-35页 |
·法律政策的制定 | 第35页 |
·处理政府补偿和市场补偿的相互作用 | 第35-38页 |
5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法律规制建设 | 第38-58页 |
·褪去"治污"外衣的流域生态补偿 | 第38-43页 |
·建立以受益者补偿为主体的生态补偿 | 第38页 |
·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立法所涉及的问题简述 | 第38-43页 |
·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立法的基本原则 | 第43-45页 |
·受益者负担原则 | 第44-45页 |
·因地制宜的补偿原则 | 第45页 |
·坚持政府主导、市场推动、公众参与的原则 | 第45页 |
·平等协商原则 | 第45页 |
·流域生态补偿的补偿主体、对象 | 第45-49页 |
·流域生态服务的受益者 | 第46-49页 |
·流域生态服务的供给者 | 第49页 |
·流域生态补偿的方式 | 第49-54页 |
·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的政府补偿模式分析 | 第50-51页 |
·黄河流域生态补偿市场化模式分析 | 第51-54页 |
·流域生态补偿的标准 | 第54-56页 |
·国家对于水源区域的财政拨款 | 第54-55页 |
·流域内各省份之间的横向补偿 | 第55-56页 |
·政府对于生态保护个体建设者的补偿 | 第56页 |
·流域生态补偿的监督管理机制 | 第56-57页 |
·流域生态补偿的资金来源 | 第57-58页 |
结语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