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9-15页 |
·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9-11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·选题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现状与述评 | 第11-13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述评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| 第13-15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3页 |
·创新之处 | 第13-15页 |
第2章 中国苏维埃运动的理论来源 | 第15-24页 |
·苏维埃的起源 | 第15-21页 |
·苏维埃的基本涵义 | 第15-18页 |
·苏维埃在俄国的产生 | 第18-20页 |
·共产国际和苏联输出苏维埃革命 | 第20-21页 |
·苏维埃理论在中国 | 第21-24页 |
·苏维埃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| 第21-22页 |
·中共对苏维埃的认识演变 | 第22-24页 |
第3章 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历史进程简述 | 第24-33页 |
·中国苏维埃从理论走向实践 | 第24-26页 |
·大革命的失败 | 第24-25页 |
·中共开始苏维埃革命 | 第25-26页 |
·城市苏维埃运动的实践及失败 | 第26-28页 |
·城市苏维埃运动的实践 | 第26-27页 |
·城市苏维埃运动的失败及向农村转移 | 第27-28页 |
·农村苏维埃运动的推进 | 第28-30页 |
·土地革命的进行 | 第28-29页 |
·地方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| 第29-30页 |
·中国苏维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| 第30-31页 |
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| 第30-31页 |
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次代表大会 | 第31页 |
·苏维埃运动的终结 | 第31-33页 |
·苏维埃运动的战略转移 | 第31-32页 |
·苏维埃运动的结束 | 第32-33页 |
第4章 中国苏维埃运动经验及教训 | 第33-41页 |
·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运动 | 第33-36页 |
·共产国际对中国苏维埃运动的认识 | 第33页 |
·中国苏维埃时期共产国际与中共的关系 | 第33-34页 |
·共产国际对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功过 | 第34-36页 |
·中国苏维埃运动的主要成就以及基本经验 | 第36-38页 |
·中国苏维埃运动的主要成就 | 第36-37页 |
·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基本经验 | 第37-38页 |
·中国苏维埃运动的教训 | 第38-41页 |
·“左”倾错误对苏维埃运动的危害 | 第38-39页 |
·过于重视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倾向 | 第39页 |
·忽视了与工农之外的其他阶级的统一战线 | 第39-40页 |
·政治运动对苏维埃的危害 | 第40-41页 |
结论 | 第41-45页 |
(一)必须吸取历史经验教训,采取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| 第41页 |
(二)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,必须坚持反右,但主要是警惕“左” | 第41-42页 |
(三)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,实现中国化 | 第42-43页 |
(四)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| 第43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