枣文化园规划设计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1页 |
| 1 绪论 | 第11-22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| 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| ·研究的内容 | 第17页 |
| ·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7-20页 |
| ·主题公园 | 第17页 |
| ·观光农业园 | 第17页 |
| ·农业文化园 | 第17-18页 |
| ·生态旅游 | 第18-19页 |
| ·生态文化园 | 第19-20页 |
| ·枣文化 | 第20页 |
| ·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20-22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20-21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21-22页 |
| 2 枣的发展史和枣文化的内涵 | 第22-40页 |
| ·枣的发展史 | 第22-28页 |
| ·新石器时代后期到商朝——引种驯化期 | 第22-23页 |
| ·周朝至汉代——传统产区形成期 | 第23-24页 |
| ·魏晋南北朝时期——栽培技术及利用方式形成期 | 第24页 |
| ·唐宋至明清时期——栽培技术及利用方式发展期 | 第24-25页 |
| ·新中国成立至今——现代枣业形成发展期 | 第25-28页 |
| ·枣文化的内涵 | 第28-30页 |
| ·生产文化 | 第28-29页 |
| ·饮食文化 | 第29页 |
| ·方仙文化 | 第29-30页 |
| ·精神文化 | 第30页 |
| ·枣的开发利用价值 | 第30-40页 |
| ·枣的药用价值 | 第30-32页 |
| ·枣的审美价值 | 第32-35页 |
| ·枣的文化价值 | 第35-37页 |
| ·枣的艺术价值 | 第37-40页 |
| 3 枣文化园规划体系的构建 | 第40-46页 |
| ·枣文化园规划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40-42页 |
| ·农业文化论 | 第40页 |
| ·体验经济理论 | 第40页 |
| ·园林美学与景观设计学理论 | 第40-41页 |
| ·行为与审美心理学理论 | 第41页 |
| ·旅游规划学理论 | 第41页 |
| ·农业生态学理论 | 第41页 |
| ·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41-42页 |
| ·枣文化园规划设计遵循的原则 | 第42-43页 |
| ·尊重自然的原则 | 第42页 |
| ·突出乡土性原则 | 第42页 |
| ·生态和可持续性原则 | 第42-43页 |
| ·枣文化园的功能表达与特点 | 第43-46页 |
| ·枣文化园的功能表达 | 第43-44页 |
| ·枣文化园的特点 | 第44-46页 |
| 4 枣文化园的主要规划内容及规划技术方法 | 第46-54页 |
| ·枣文化园的前期规划思路与策略 | 第46-47页 |
| ·现状分析 | 第46页 |
| ·发展定位与建设目标 | 第46页 |
| ·环境容量与资源环境保护 | 第46-47页 |
| ·枣文化园的规划要素 | 第47-50页 |
| ·枣文化园的功能分区及空间布局 | 第47-48页 |
| ·枣文化园的景观规划 | 第48-49页 |
| ·枣文化园的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规划 | 第49-50页 |
| ·枣文化园枣文化开发构想 | 第50-52页 |
| ·营造“四季枣园”美景,打造生态枣艺园 | 第50-51页 |
| ·建立枣工坊,增加游客的体验度 | 第51页 |
| ·寓知于乐,打造枣文化园游乐项目 | 第51页 |
| ·建枣文化主题酒店、生态餐厅,完善旅游接待设施 | 第51页 |
| ·建枣文化长廊、枣文化博物馆,突出枣文化氛围 | 第51-52页 |
| ·完善枣文化节庆活动,树立枣文化主题形象 | 第52页 |
| ·枣文化园的运营模式的规划 | 第52-54页 |
| ·枣文化园产业链的设置 | 第52页 |
| ·枣文化园的营销方式 | 第52-54页 |
| 5 实证研究——衡阳火凤凰御枣生态文化园规划设计 | 第54-85页 |
| ·项目概况及基础资料分析 | 第54-57页 |
| ·项目建设背景 | 第54页 |
| ·地理区位与交通 | 第54-55页 |
| ·自然条件 | 第55-56页 |
| ·社会经济条件 | 第56页 |
| ·人口概况 | 第56-57页 |
| ·地域文化特点 | 第57页 |
| ·SWOT分析 | 第57-59页 |
| ·优势 | 第57-58页 |
| ·劣势 | 第58页 |
| ·机遇 | 第58-59页 |
| ·挑战 | 第59页 |
| ·衡阳火凤凰御枣文化园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| 第59-62页 |
| ·规划设计理念 | 第59页 |
| ·规划设计定位 | 第59-60页 |
| ·规划设计原则 | 第60-61页 |
| ·规划设计构思 | 第61-62页 |
| ·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| 第62-67页 |
| ·总体布局 | 第62-64页 |
| ·功能分区 | 第64-67页 |
| ·专项规划 | 第67-72页 |
| ·主入口规划 | 第67-68页 |
| ·道路交通规划 | 第68-70页 |
| ·绿化系统规划 | 第70-71页 |
| ·水利水系规划 | 第71-72页 |
| ·服务设施规划 | 第72页 |
| ·枣文化展示区规划设计 | 第72-83页 |
| ·文化鉴赏区 | 第73-76页 |
| ·教育体验区 | 第76-80页 |
| ·服务休闲区 | 第80-83页 |
| ·管理方法与运营模式 | 第83-84页 |
| ·经营渠道 | 第83-84页 |
| ·特色活动方案 | 第84页 |
| ·小结 | 第84-85页 |
| 6 结论与讨论 | 第85-87页 |
| ·结论 | 第85页 |
| ·问题讨论与展望 | 第85-8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7-91页 |
| 致谢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