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中国农业经济论文--农业部门经济论文--农村生产服务业论文

山东省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8页
第一章 绪论第8-14页
   ·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-9页
     ·背景第8页
     ·意义第8-9页
   ·研究内容与方法第9-10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9-10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0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-13页
     ·国外相关研究文献梳理第10-11页
     ·国内农产品流通研究综述第11-12页
     ·文献评述第12-13页
   ·研究创新与小结第13-14页
     ·研究创新第13页
     ·本章小结第13-14页
第二章 农产品流通概念及基本理论第14-17页
   ·相关概念界定第14页
     ·流通概念界定第14页
     ·流通模式的概念界定第14页
   ·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4-16页
     ·交易成本理论第14-15页
     ·博弈论理论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制度变迁理论第16页
     ·专业化分工理论第1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6-17页
第三章 山东省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演变第17-23页
   ·自由竞争模式(1949-1955)第17-18页
   ·指令性的直线流通模式(1956-1977)第18-19页
   ·主辅错位流通模式(1978-1984年)第19-20页
   ·多元主体的流通模式(1985-1991年)第20-21页
   ·纵横交错的竞争模式(1992年至今)第21-2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2-23页
第四章 山东省农产品流通模式现状第23-43页
   ·山东省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第23-24页
     ·农产品流通市场发展规模第23页
     ·山东省农产品市场经营方式第23-24页
   ·山东省农产品流通主要模式第24-30页
     ·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模式(以寿光为典型代表)第24-26页
     ·以超市为核心的“农超对接”流通模式(以莒南为典型代表)第26-30页
   ·山东省农产品主要流通模式的SWOT分析第30-41页
     ·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的SWOT分析第30-33页
     ·以超市为核心的“农超对接”模式的SWOT分析第33-39页
     ·两种流通模式的比较和总结第39-41页
   ·山东省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第41-4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2-43页
第五章 现阶段山东省农产品流通模式的选择机制第43-51页
   ·山东省农产品流通模式演进的动力机制第43-47页
   ·山东省农产品流通模式演进的导向机制第47-48页
   ·山东省农产品流通模式演进的制动机制第48-49页
   ·“农超对接”流通模式的选择总结第49-5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0-51页
第六章 发达国家流通模式经验借鉴第51-57页
   ·发达国家农产品流通模式经验借鉴第51-54页
   ·发达国家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启示第54-5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6-57页
第七章 政策与建议第57-61页
   ·农产品流通市场的主体建设方面第57-58页
   ·农产品流通市场中的政府监督管理方面第58-59页
   ·农产品流通市场中的经营运作方面第59-6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0-61页
第八章 结论与展望第61-63页
   ·研究的结论第61页
   ·论文的局限与未来的研究方向第61-6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2-63页
致谢第63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国际粮食价格对我国粮食价格产生的影响分析
下一篇: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研究